數據普查
全省有黑臭水體100條
包括上述兩條黑臭水體在內,截至2月15日,我省在該平臺上填報的黑臭水體共100條,其中按黑臭等級劃分:重度46條,輕度54條。
從所屬行政區劃來看,成都普查出51條、自貢8條、瀘州1條、德陽2條、綿陽1條、廣元12條、遂寧2條、內江11條、樂山1條、南充1條、宜賓1條、達州3條、巴中5條、資陽1條,另有3個市州截至2015年12月18日經普查暫未發現黑臭水體,均由當地政府向省住建廳出具紅頭文件說明情況。
據悉,上述填報的數據每個月更新一次,各地主管部門需在每月15日前重新填報一次。之所以如此嚴厲,是因為城市黑臭水體不僅給群眾帶來了極差的感官體驗,也是直接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水環境問題。
根據此前國務院頒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的控制性目標。
群眾監督
整治是否達標 你說了算
如何完成上述目標?以此次我省普查出的100條黑臭水體為例,每條水體都明確了責任人,整治開工和結束的時間,以及采取何種整治手段。在普查階段,政府部門通過技術手段,從透明度、溶解氧、氧化還原電位和氨氮四個指標評判黑臭水體污染程度。
住建部、環保部在印發的《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中提出,讓群眾全過程參與城市黑臭水體的篩查、治理、評價,監督地方政府對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的成效,讓群眾滿意。《指南》規定,60%的百姓認為是黑臭水體就應列入整治名單,至少90%的百姓滿意才能認定達到整治目標。
破解難題
如何整治?錢從哪兒來
省住建廳城建處相關人士介紹,由于黑臭水體通常具有季節性、易復發等特點,因此整治方案既要滿足近期消除黑臭的目標,也要兼顧遠期水質進一步改善和水質穩定達標的目標。城市黑臭水體整治不是“一次性”工程,“碧水藍天”需要地方政府長期的持續性投入。
目前,通常采取四類手段進行黑臭水體整治。第一類,控源截流技術,即鋪設污水管道收集污水;第二類,內源控制技術;第三類,生態修復技術;第四類,活水循環等其他技術。
對于錢從哪兒來的問題,專業人士建議,面對資金需求以及治理工程建設與后期運營維護環節被人為分開的兩大難題,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是一個新思路。此舉不僅可以解決政府短期集中投入資金短缺的問題,還可以將環境治理的工程轉換成一個按“效果”付費的易于管理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