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園路積水是福州溫泉公園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昨日,在溫泉公園園區一些道路上,再次出現了大面積積水,但在新改造的橋前廣場,記者發現此處卻看不到積水。訣竅就在于溫泉公園此次改造中,運用了海綿城市的理念。
據記者了解,溫泉公園橋前廣場首次采用陶粒透水磚建設,也就是不積水的公園廣場。園中的雨水滲到路面下后,會匯集到低洼的綠地。目前,溫泉公園改造已經完成了80%以上的區域,在公園內,記者看到三個雨水花園。這三個雨水花園的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用鵝卵石堆成。在雨水花園中,種植著美人蕉、春羽、腎蕨、比利時杜鵑、小天使、紅寶石等耐水的園林植物。
據溫泉公園的園林專家介紹,這也是一種下沉式綠地的設計,只不過用花園的形式,更美觀地呈現花園效果,并直接反映出公園的水位。
福州市園林局的園林專家表示:“雨洪公園和雨水花園都體現了海綿城市的理念,目前福州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雨洪公園,面積相對較小的雨水花園目前只在海峽奧體周邊有所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