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黑臭水體
共51處,其中27條河段為重度黑臭水體,總長度140.7公里
技術路線
控源截污、治理內源,活水循環、補給清水,凈化水質、修復生態
治理期限
確保2017年底前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成都市水務局獲悉,按照住建部和環保部頒布的判定標準,目前,成都市建成區(包括成都市高新區管委會所轄區域、成都五城區所轄行政區域,及龍泉驛、新都、溫江、雙流、郫縣位于繞城高速內的部分區域)黑臭水體共51處,總長度140.7公里。目前,相關區縣已明確治理工作責任人,確保2017年底前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
51處黑臭水體 涉及9區縣
經過前期細致的調查,日前,成都市水務局公布《成都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項目信息》,共涉及9個行政區域的51條河段。成都商報記者統計發現,其中武侯區14條、龍泉驛區10條、郫縣9條。27條河段為重度黑臭水體,其中,武侯區8條、龍泉驛區6條、郫縣5條、金牛區4條、青羊區2條、錦江區1條、成華區1條。
在重度黑臭水體中,錦江區內紅廟子排洪渠(合歡樹街-沙河入口)透明度僅3.5cm,為所有公布的黑臭水體中透明度最小的河段。而郫縣茅草堰左支渠(安靖鎮方碑村3社-安靖鎮土地村7社)共4.6公里河道雖然透明度為32cm,但溶解氧的含量為0。記者了解到,溶解氧值是研究水的自凈能力的一種依據。水里的溶解氧被消耗,要恢復到初始狀態,所需時間短,說明該水體的自凈能力強,或者說水體污染不嚴重。水生動物生活在水中,要進行新陳代謝,其前提就是水中溶解氧應充足。
按照此次市水務局、市環保局的要求,各地要在2016年3月底前,按相關技術規程完成水體排查,通過實際檢測的水質指標判定黑臭水體級別,并于2016年4月底前報送。各地要按照“控源截污、治理內源,活水循環、補給清水,凈化水質、修復生態”的技術路線對排查判定為輕度黑臭或重度黑臭的水體實施整治。整治方案編制工作于2016年6月底前完成、整治工作2017年5月底前完成,并達到徹底消除黑臭水體、水面無大面積漂浮物、堤岸無垃圾、無違法排污口的整治目標。治理工程完工后,評估機構要對治理效果進行連續6個月的不間斷跟蹤,確保2017年底前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
透明度小于10厘米 為重度黑臭
住建部和環保部印發的《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標明,城市黑臭水體是指城市建成區內呈現令人不悅的顏色和(或)散發令人不適氣味的水體的統稱,包括江河、湖泊、渠道及人工景觀水體等。
根據《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按照黑臭程度不同,將黑臭水體細分為“輕度黑臭”和“重度黑臭”兩級。主要通過四個指標來評價:透明度、溶解氧、氧化還原電位和氨氮。其中,透明度小于25厘米大于10厘米時為輕度黑臭,透明度小于10厘米時為重度黑臭;(水深不足25厘米時,該指標按水深的40%計算)水中溶解氧每升大于0.2毫克小于2毫克時為輕度黑臭,小于0.2毫克時為重度黑臭。
但判定黑臭水體有4項指標,具體級別如何確定呢?
“某檢測點4項指標中,1項指標60%以上數據或不少于2項指標30%以上數據達到重度黑臭級別的,該檢測點應認定為‘重度黑臭’,否則可認定為‘輕度黑臭’。連續3個以上檢測點被認定為‘重度黑臭’的,檢測點之間的區域應認定為‘重度黑臭’。水體60%以上檢測點被認定為‘重度黑臭’的,整體水體應認定為‘重度黑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