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2013年8月拍攝的天河區車陂涌。到去年12月,車陂涌還是黑臭狀態。
整治了半年,只見反復與惡化,未見任何明顯改善
昨日,廣州市環保局發布去年12月全市53段重點河涌水質狀況,47段河涌水質不達標,占比高達88.7%,與上月持平。去年7月起,廣州市環保局發布新版河涌水質監測信息系統,發布范圍調整為已制定并開展整治工程的50條53段“南粵水更清”重點整治河涌。改版后的河涌水質監測狀況,將與廣東省的“南粵水更清”整治考核及廣州市河涌整治成效考核相銜接,作為廣州河涌水質治理成效的依據。記者查閱新版河涌水質監測信息系統去年7月至12月數據,全市河涌水質狀況出現反復,未見明顯改善,甚至有河涌水質狀況在不斷惡化。
黑臭河涌不減反增
監測結果顯示,去年12月廣州53段重點整治河涌中,僅金洲涌、市橋河、西福河、流溪河太平段、流溪河李溪壩、增江6段河涌水質達標,達標河涌數量與去年11月持平。其中水質最好的是流溪河太平段,水質指數為53,其次是流溪河李溪壩,水質指數為61,增江和西福河水質指數均為68。
從直觀、綜合反映水質狀況的河涌水質指數來看,水質指數越小,水質越好;水質指數越大,水質受污染越重。
47段不達標的河涌,超標項目主要是氨氮、總磷和化學需氧量、溶解氧等指標。水質最差的是大陵河,水質指數為403,近半年來它的水質長期墊底。水質指數較大,水質差的河涌還包括棠下涌、地鐵A涌、珠江涌、白海面,它們的水質指數依次為295、289、267、258。
去年12月全市53段重點河涌中,共有23段河涌有黑臭,包括:永和河增城段、棠下涌、土花涌、烏涌、車陂涌、雙崗涌、珠江涌、鐵山河、雅瑤支涌、雅瑤河、田美河、新街河、大陵河、興華涌、獵德涌、東塱涌 、海珠涌、地鐵B涌、地鐵A涌、葵蓬涌、五眼橋涌、白海面、沙坑涌。
這53段河涌中,去年11月有19段河涌有黑臭現象,12月黑臭河涌數量增加了4段。
重金治理的東濠涌水質反復
從河涌水質達標情況來看,不達標的河涌數量平穩,甚至略有增加。從去年7月至11月,全市53段河涌中,7月有44段水質不達標,8月持平為44段,9月升至45段,10月降至39段,11月則攀升至47段,12月持平47段。
去年7月至12月未見有持續明顯改善的河涌,大部分河涌水質指數出現反復,或者未見明顯改善,或者有小幅惡化。如花費重金治理的東濠涌,其水質狀況歷經反復。東濠涌7至10月水質指數一路降低,分別為121、101、74、 46,說明水質有改善,但11月水質指數升為77 ,12月水質指數達100,水質又有所惡化。
五眼橋涌7月水質指數為115,8月升至181,9月有所下降至121,10月至12月水質指數則一路攀升,分別為132、186、247,水質不斷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