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你家門口的黑臭河道有沒有進入限期整治行列?日前,根據省環保廳要求,我市排出12條黑臭河道列入今年的整治計劃,從現在起到明年3月前的半年時間內,這12條河道要明顯改觀、消除黑臭。這12條黑臭河道分別是唐家山溝、友誼河(玄武段)、友誼河(秦淮段)、紅花河、明御河、沙洲東河、沙洲西河、奧體北河、清江東溝、清江河、中保河和工農河。
對黑臭河道評估的主要指標為水質指標和感官指標,被列入黑臭河道治理計劃的,除了水質差外,通常還存在臭味、顏色渾濁發黑發白、漂浮物多等“病態”。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我市黑臭河道治理工作在全省處于落后狀態。2013年省政府部署開展了針對全省黑臭河道的水環境綜合整治3年計劃,我市共有20條黑臭河道列入整治計劃。經過兩年的整治,到2014年時,20條河道中仍有6條沒有通過驗收。
這6條沒有通過驗收的河道中,溧水南門河只是感官差,水質已經達標。省考核組還隨機抽查了20條黑臭河道之外的10條城市河道,結果有8條未通過評估,后經二次評估,惠民河因為是泵站前池不算河道,被排除出黑臭河道。所以,在今年省政府黑臭河道整治計劃中,上述12條黑臭河道被列為今年南京的考評任務。
今年8月,省政府將任務下達到南京市,這12條黑臭河道被要求為限期治理,明年3月考核驗收。
黑臭河道治理為什么這么難?
記者注意到,12條黑臭河道中,紅花河、友誼河、沙洲東河、沙洲西河、奧體北河、清江東溝等,是2013年就確定的黑臭河道,兩年來都沒有脫掉“臟帽子”。黑臭河道為什么難治理?記者采訪了多個部門人員,他們道出四大難題。
首先是黑臭河道的產生原因。多位人員表示,這是城市發展的頑疾。“很多河道原本都是灌溉渠,是城市擴張之后才成為城市內河,結果都成了斷頭河。”一位工作人員舉例說,紅花河、沙洲東河、沙洲西河的所在地原來是菜地,這些河道是灌溉渠,通過泥土、河床的滲透可以自凈;城市建設后菜地被樓盤、水泥地代替,河道自凈功能削弱。而且由于城市建設,很多河道沒有了來水,水不流動成為死水。
其次是城市排澇河變成了排污河。以友誼河為例,這本來是由紫金山南麓發源,通往外秦淮河的泄洪渠,應該是城市排澇河,而實際中卻變成了一條排污河,沿途接入河道的排污口很多。多位工作人員介紹,經過對黑臭河道的調查,河道底部都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污水排口,每天要接收來自周邊的污水,河底淤泥越堆越厚,發酵發臭,變成了黑臭河道。“污水是造成黑臭的最大原因。”
第三是多頭管理。采訪中記者發現,河道管理和黑臭河道治理涉及多個部門,部門之間協調難、互相推諉現象非常普遍。環保部門主要負責水質監測,河道養護是城管部門負責,河道截污則是住建部門。“河道的日常養護只是漂浮物的打撈,而不是清淤,也不包括截污設備的日常養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說,調查中他們發現,很多河道的污水管亂接現象非常嚴重,截污管道嚴重破損,這些都是日常養護不到位的結果。在黑臭河道治理上,雖然早就有了“河長制”,但由于涉及多個部門,經常要到各個部門協調、請示、蓋章,推諉扯皮現象時有發生。
第四個難題是河道的補給。在南京的內河水系,玄武湖、秦淮河主要靠長江水補給,其他內河如果有條件補給的,都是靠外秦淮河,而外秦淮河的水質是五類水,用這樣的水補給怎么能保證水質?
接受采訪的部門有關人員表示,現在對這12條河道已經下達了“軍令狀”,要在半年內治理見效,首先要做的就是進行截污和清淤。“12條河道有的已經動工,最遲的也會在本月啟動治理。”工作人員呼吁,開通黑臭河道治理綠色通道,部門之間行政審批快捷高效,才能保證治理順利實施。
怎樣才算摘掉黑臭的“帽子”?
日前,住建部和環保部等部委共同制定的《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正式公布。《指南》明確,60%的老百姓認為是黑臭水體的就應該列入整治名單,至少90%的老百姓滿意,才能夠認定達到整治的目標。
環保部門表示,對于黑臭河道治理的驗收,除了水質抽查、感官判斷外,還將聘請第三方開展問卷調查,市民對治理效果滿意才算是治理有效。
今年,國務院出臺了水污染治理的《水十條》,我市環保部門也在加緊制定全市水污染治理行動計劃,年內就會出臺,行動計劃中就有關于黑臭河道治理的內容。相關部門表示,黑臭河道治理只是一方面,驗收通過后的養護才是各部門平時最該做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