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環保廳22日介紹,今年來練江流域綜合整治力度明顯加大,整治取得階段成效,但仍需突破各地工作進展不平衡等問題,使水質得到改善。
從廣東省環保廳獲悉,越來越多污水處理設施將陸續在污染積重的練江流域矗立起來,如鋼鐵戰士般縛住“黑龍”,吐出汩汩清流。在最理想的狀態下,流域內各市爭取今年底前共新建6座污水處理廠,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28.5萬噸、配套管網515公里。
9月2日,廣東省政府采購中心發出招標公告,揭陽普寧占隴污水廠采用PPP模式與全市其它8座污水處理廠一起捆綁招標。至此,今年練江流域計劃新建的6個污水處理項目,汕揭兩市均采用PPP模式進行統一招商或投融資,潮陽區、潮南區項目已開工建設。
新建的污水處理廠加上現有6座污水處理廠以及其中2座增擴容后的能力,今年底練江流域可望有約56.7萬噸的日處理污水能力,污水處理率從去年底的16%提升到50%左右。
這源于今年6月,經省政府同意,《練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方案(2014-2020年)》正式印發,這意味著以省統籌的層面,對未來5年的練江治水有了總體行動方案和目標路線圖。
其中近期目標為:至2015年底,通過重污染企業與畜禽養殖業關停與達標整治、建設污水與垃圾處理工程等措施,使練江干流水質有所改善,練江干流河面及兩岸無垃圾,全流域共新增污水處理能力33.2萬噸/天。
各地也紛紛行動起來。如潮南區還通過發動鄉賢捐贈,率先推行“一涌一長”的河長制等形式,從資金、工作機制上推動練江治理工作的落實。近日,筆者在潮南區練江部分河段看到,以“河長制”推動河涌整治后,原來覆蓋河面的大面積水浮蓮、垃圾已經難覓,水面恢復平整。
強力推動新一輪練江整治行動
一直以來,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練江流域綜合整治工作,省委書記胡春華、省長朱小丹多次親赴現場調研并部署工作。
2013年至今,廣東省委、省政府專門就練江污染整治問題召開了6次現場會、7次座談會研究協調解決練江污染整治有關具體問題,對推進整治工作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練江污染整治還被列入廣東省、市兩級民生實事和掛牌督辦的重點事項,進一步加大跟蹤督辦力度。流域各市縣均成立了練江流域綜合整治指揮部和領導小組,加強組織協調。省市縣(區)三級不斷加大污染整治力度,練江流域綜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廣東省直有關部門和汕頭、揭陽兩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有關要求,推動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省環保廳、水利廳分別牽頭編制完成《練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方案(2014-2020年)》和《練江流域綜合整治規劃(水利部分)》,并分別于6月17日、3月2日由省政府批復實施。汕頭、揭陽市及潮陽、潮南區、普寧市都成立了由黨政主要領導掛帥的練江整治指揮部,流域各市(區)都編制了練江污染整治實施方案,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規劃、印染園區建設規劃、企業入園計劃及優惠政策、整治資金籌措等專項方案基本編制完成。
督導檢查方面,廣東省環保廳堅持每月現場督辦重點整治項目并向省政府上報進展情況,每季度組織開展污染整治聯合執法檢查。省發改委將練江整治重點項目納入省重點項目計劃。省國土廳加大練江整治項目用地保障力度。省住房建設廳對污水垃圾處理項目進行重點督辦,指導印染園區選址和規劃編制。省財政廳撥付5億元練江綜合整治專項資金,并在安排中央和省水污染防治資金時向練江流域傾斜。據統計,2010-2015年,省財政安排給練江流域所在的汕頭、揭陽兩市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合計398億元;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合計28.77億元。
各地進展不平衡制約水質改善
“雖然污染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練江水質惡化趨勢仍未根本扭轉,離實現綠色發展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指出,2015年上半年,練江干流水質整體劣于Ⅴ類,呈重度污染狀態,部分污染指標不降反升,整治效果尚未得到真正體現。
跨界污染治理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要協調一致聯防聯治,然而練江流域部分地區地方政府污染整治主體責任意識有待提高,工作進展不平衡,成為練江整治的“短板”。
“部分市、區依然存在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的問題。流域三個縣(區)整治工作進展不平衡,同在汕頭市,潮南區最快,潮陽區最慢,揭陽普寧市則居中。”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整治進展不平衡還體現在重點治污工程建設上。據悉,污水處理廠受土地調規、征地、投融資、招投標等因素影響,“第二季度動工建設”的計劃沒有完全實現,年底建成難度較大。此外,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進度嚴重滯后,流域內僅潮南區垃圾焚燒發電廠動工建設。
印染行業污染是練江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承接印染產業集聚的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規劃建設不平衡。3個處理中心沒有完全按照省“統一規劃、統一監管、統一建設、統一治污”的要求建設,特別是潮陽區處理中心受土地調規影響,大部分前期工作尚未開展。
今年,廣東省環保廳組織流域各市將313家非法印染企業列為淘汰對象,要求2015年6月前全部予以關停取締,目前上述企業已全部關停。不過,省環保廳6月23至26日組織對練江流域的聯合執法,現場抽查的50家企業中,仍有多家污水處理設施閑置或日常運轉不正常,偷排、直排、漏排、超標排放等違法行為突出。已關停的印染企業中,仍有2家在暗中生產。
廣東省環保廳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練江污染整治,制定了明確的整治方案,流域各地應進一步提高責任意識,堅持以水質改善為根本落腳點,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倒逼,明確任務和時間節點,狠抓責任落實,盡快將方案的各種施工圖、設計圖變成現實,讓群眾看到練江污染整治實實在在的成效。
引入市場機制群策群力治水
“三通一平”基本完成,鉤機已進場作業,施工方預計主體工程建設即將啟動。這是記者近日在潮南區隴田鎮污水處理廠看見的一幕。該污水處理廠此前已通過PPP模式成功招標,通過引入社會資本緩解地方治污的資金壓力。
廣東省環保廳透露,目前汕頭市潮陽區銅盂、和平污水處理廠已進場施工,正在開展定點和圍護工作,潮南區陳店鎮污水處理廠完成部分土地的清障平整,隴田鎮和司馬浦鎮污水處理廠已基本完成三通一平和清障工作,同時正在開展詳勘。
“以前很多污水處理項目,廠建好后就不管配套的管網了,導致污水處理廠進水不足,難以發揮作用。”此次在招標需求論證時就將PPP模式運用到污水管網建設中,合作期限長達30年,此外,廠網一體,同步運作,避免了廠區建成后“曬太陽”問題。省政府采購中心相關負責人指出,今年底計劃新建成的6座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515公里,是現有6座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的3倍多。企業除了建廠可以獲得污水處理費的收益外,根據管網建設進度,企業每年能夠拿到政府給予的補貼。
群策群力,齊心治水。潮南區還在原有發動鄉賢、熱心人士捐款0.9億元整治環境衛生的基礎上,在7月24日舉辦練江綜合整治公益音樂會和捐贈儀式上認捐公益項目57宗,捐贈資金超1.52億元,為河涌綜合整治工作提供資金保障。
除了引入市場機制和捐贈機制,在政府工作機制上,潮南區率先推行河長制,實行“一條河涌、一名河長、一個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個一”工作機制,對全區總長約1050公里,共894條河涌開展整治。目前共整治河涌485.8公里,打撈清除漂浮物約16.8萬噸,清淤清障約153.8萬立方米,拆除河涌兩岸建筑179處,河涌整治初見成效。近期還專門聘請4家專業公司對峽山大溪整治工作進行專題論證,制訂專項整治方案,深入推進河涌整治。
潮陽區已對全區0.5個流量/秒以上的906條排灌渠全面落實“河長制”,由區委書記、區長和鎮委書記、鎮長帶頭擔任,帶動整治工作責任落實到人、到崗、到位。同時,在流域內實施分區控制,提高水源涵養能力。
揭陽普寧市按照省政府現場會的要求,由市委書記帶隊赴潮南區調研、學習其先進做法和經驗,全面啟動了流域河涌綜合整治,制訂了《揭陽市重點流域“河長制”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在流沙新河、北港水等6條重要河涌設置了“河長”考核斷面。此外,普寧市區污水管網已建成38公里,完成年度任務的63%,同時,完成3公里流沙中河截污管網鋪設。
今年以來,廣東省和流域各級環保部門以新《環保法》實施為契機,共出動執法人員約1.7萬人次,檢查企業6000多家,立案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312宗,移送公安機關處理20家,極大地震懾了違法排污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