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五水共治”成為湖州百姓耳熟能詳的年度熱詞。通過截污納管、疏浚清淤、生態治理等措施,曾經的黑臭、垃圾河漸漸恢復清澈,百姓紛紛“點贊”。
水質改善是治水成效最直觀的體現,我市水質改善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目前武林頭斷面水質已由劣v類提升至v類,黃婆漾斷面水質由v類提升至iv類,提前實現了“無市控劣v類水質斷面”的目標。1至7月,全市市控以上地表水監測斷面iii類以上水質比例為94.3%,較去年同期上升9.4個百分點,在上半年全省交接斷面水質考核中名列優秀等次。
治污水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長效管理至關重要。確保常態長效,落實“河長制”是牛鼻子。“河長制”曾在我市“清三河”工作推進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全市7373條、總長9380公里的河道和所有湖漾內港,全面建立市、縣區、鄉鎮、村四級“河長”管理網絡的基礎上,今年我市進一步健全完善“一級抓一級”的河長工作長效推進機制。通過定期巡查、投訴舉報受理、重點項目協調推進、督查指導、工作例會、聯動治水等制度,督促各級河長履職到位。組織開展最美河長、最美保潔員等評選活動,確保河長守河有責、護水盡責。
建立常態化的“清三河”“回頭看”制度,對日常巡查新發現的黑臭河登記入冊并限期整改到位。并將“河長制”納入縣區綜合考核,把“河長”履職情況作為黨政干部綜合評價依據,嚴格問責問效。同時,利用gps定位、無人機航拍和“河長制”信息化管理系統等科技手段,督促各級“河長”履職,強化各級河長特別是基層河長管理,進一步落實治理責任。
特別是從今年9月1日起,我市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管好自己的河――河長在行動”專項活動。在該行動中,我市將通過開展集中排查、整治、培訓、宣傳等方式,對各縣區“河長制”工作落實情況進行全面排查,完善市、縣(區)、鄉鎮、村四級河長組織體系,實現“河長制”全覆蓋。
同時,還將集中巡查,重點排查河長公示牌規范性、“一河一策”落實情況、河長履職情況,開展“集中推進日”“河長大講堂”“河長宣傳周”活動,促使各級河長當好河道治理的參與者、宣傳者、守護者和推進者,促進河道治理長效化、常態化,真正管好自己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