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州劉灣水廠
自2014年12月15日河南省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通水以來,河南省切實加強運行管理和水質保護,南水北調工程供水運行平穩,水質良好,效益逐步擴大,目前已調水5億多立方米,1500多萬人民群眾受益。
一、加強運行管理,努力擴大供水效益
河南省南水北調工程通水以來,省南水北調辦及時將工作重心由建設管理向運行管理轉變。在過渡期,依靠現有機構和管理模式,組織開展運行管理人員崗前培訓,建立聯絡協調機制和應急保障機制,上下聯動,加強供用水管理、安全巡查、維修養護,落實配套工程水量調度計劃,提高運行管理水平,切實做好運行管理各項工作。河南省南水北調供水價格核定后,省南水北調辦受省政府委托,分別與中線建管局、各省轄市(直管縣市)簽訂了《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2014-2015年度供水補充協議》,明確了年度供水量、供水水質、水價、水費繳納時間和方式等,為水費征繳打下了基礎。各省轄市(直管縣市)南水北調辦公室(配套建管局)也都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建立了聯絡協調機制,明確了運行調度規程、操作人員職責,河南省配套工程運行管理正在逐步邁入規范化軌道。目前,河南省南水北調工程供水運行平穩,供水效益逐步擴大。全省累計有28個口門及2個退水閘(賈峪河和淇河退水閘)開閘分水,向南陽、平頂山、漯河、許昌、鄭州、焦作、新鄉、鶴壁、濮陽、鄧州10個地區的29座水廠供水,累計供水5億多立方米,受益人口1500多萬人。
河南省南水北調辦將對配套工程剩余的個別穿越工程、供電線路、流量計安裝和自動化、倉儲維護中心和現地管理房建設等,進行重點督導,明確責任單位和時間節點,限期完成。繼續配合省住建廳加大對城市受水水廠建設的督導力度,切實加快水廠建設,努力擴大供水范圍和用水量,充分發揮南水北調工程效益。協調督促各省轄市南水北調辦全面啟動水費征繳,目前,部分省轄市南水北調供水基本水費已經上繳。
二、創新體制機制,實現運行管理規范化
為順利實現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向運行管理順利轉型,把制度建設作為運行管理規范化的重要抓手,制定了《關于加強南水北調配套工程供用水管理的意見》、《關于加強河南省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及運行管理工作的通知》、《河南省南水北調受水區供水配套工程供水調度暫行規定》、《南水北調配套工程運行管理費使用管理與會計核算暫行辦法》等規章制度,明確了配套工程管理職責劃分、運行維護形式及運行管理費使用管理原則;與省水利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聯合制訂了《河南省南水北調受水區地下水壓采實施方案(城區2015~2020年)》,計劃到2020年,全省受水城區地下水壓采總量為2.7億立方米,城區淺層地下水實現采補平衡,城區深層承壓水原則上停止開采,城市地下水環境狀況將得到顯著改善;與省水利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制定了《河南省南水北調水量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用于規范水權試點工作中南水北調水量交易行為,利用市場機制優化配置丹江水;廣泛宣傳貫徹落實《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及早制定《河南省南水北調配套工程供用水管理辦法》,目前省政府法制辦已經完成調研審查,正在報省政府頒布實施;組織編制了《河南省南水北調工程水量調度應急預案》;《河南省南水北調工程水費征繳及使用管理辦法》等有關制度也即將頒布實施。
加強技術創新,省南水北調辦聯合鄭州大學等科研院所開展了有關課題研究。比如:配套工程供水管線基礎信息管理系統,主要利用GIS強大的空間數據分析能力,使管網維護、應急響應更加科學,對風險提前預警、提前研判、提前應對,使基礎信息管理工作進入信息化、數字化、可視化階段;輸水管道安全運行關鍵技術研究,主要研究了輸水管道滲漏主動監控識別技術、非開挖修復技術和裝備、應急搶險與安全保障預案等,對PCCP管道非開挖應急處理提出了處理對策和方法。
三、強化水質保護,確保一渠清水北送
始終堅持“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原則,水源區各地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不惜代價治污染,保水質。自2003年以來,累計關停并轉污染企業1000多家,率先取締了黃姜種植和加工產業;每個縣市、鄉鎮都建設了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水源區內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和生態農業,加強水土保持和生態建設,走出了綠色發展之路,呈現了天藍、山綠、水清的美麗畫卷。丹江口水庫(河南轄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又增加了一道安全屏障。丹江口水庫水質穩定保持II類標準。同時,積極協調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和水質監測,編制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加強應急聯動機制建設,一旦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確保及時有效妥善處置。
為保護總干渠水質,按照《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干渠(河南段)兩側水源保護區劃定方案》,對新建項目嚴格把關,存在污染隱患的企業都被拒之門外。同時,加快推進南水北調中線生態帶建設,各地把南水北調中線生態帶建設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位置,認真制定南水北調生態帶建設規劃,采取政府補貼、政策傾斜、土地流轉、大戶承包、經濟林與生態林相結合等綜合措施,出臺優惠政策,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認真組織實施。截至目前,全省共完成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干渠兩側生態走廊綠化320余公里,完成造林面積9.1萬余畝,占計劃任務的50%,南水北調生態走廊已初具規模。
四、積極開展前期工作,推進應急調蓄工程建設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國務院南水北調辦部署,省南水北調辦成立了干線調蓄工程前期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前期工作計劃,積極籌措前期工作經費,組織勘測、設計單位深入開展調蓄工程選址及規劃研究論證工作,真正吃透情況、科學測算,做到合理規劃,確保調蓄工程順利推進,爭取早日開工建設。
五、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狠抓干部隊伍建設
全省南水北調系統和10萬建設大軍在10余年的工程建設歷程中,肩負起沉甸甸的責任,破難關、克天塹,夙夜奮戰,“五加二、白加黑”成為工作常態,用堅韌的脊梁托起了世紀工程的夢想,孕育形成了“負責、務實、求精、創新”的南水北調精神。80個先進單位和280名先進個人受到省政府通報表彰;2個單位獲得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狀,5個集體被授予河南省工人先鋒號,10名同志獲得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6名同志和2個青年集體分別獲得河南青年五四獎章和河南青年五四獎章集體;10名同志獲得河南省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為進一步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持續保持求真務實、克難攻堅的良好作風,按照省委統一部署,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把“三嚴三實”作為抓好干部隊伍建設的思想遵循、作風導向和行動準則,在真抓實做上下功夫,在敢于擔當上下功夫,在開拓創新上下功夫,突出抓學習、抓紀律、抓廉政、抓黨建、抓隊伍,號召全辦上下開展“工作轉型怎么轉、轉型期怎么干”大討論活動,努力爭當“工作轉型我爭先”標兵,進一步弘揚南水北調精神,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并轉化為做好各項南水北調工作的強大動力,真正做到專題教育與當前工作有機融合、相互促進,兩手抓、兩不誤。以“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為契機,以“三查三保”活動為抓手,切實抓好干部隊伍思想、作風建設,為出色完成南水北調各項工作提供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