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防在前、治在后,預防是環保的第一要務。相對于防,治是個顯性的指標; 相對于治,防容易被忽視。”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上,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做出上述表示。
為了貫徹落實環境保護的“預防為主”原則,陳吉寧表示,預防工作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個方面,要調整經濟結構。“十二五”的前四年已累計淘汰造紙2900萬噸、制革3200萬標張、印染100億米等與污水排放相關的落后產能。通過結構調整,削減COD近50萬噸,氨氮4.6萬噸,占總削減量的13%和10%。
第二個方面,要優化產業的空間布局。通過規劃環評對重點地區、重點流域的開發和建設提出優化產業布局的政策建議。環保部已提出九個指導意見,完成46項重大的涉水規劃的環評審查,推動了沿海、港口避讓的34處保護區,取消152公里敏感岸線和162平方公里圍填海,另外還建議三個水電開發規劃,減少16個梯級的布設,多保留830公里的天然河段。
第三個方面,要嚴格建設項目的準入。“十二五”總共對163個國家級項目和2000多個省級建設項目的環評文件做出了不予審批的決定,其中涉及國家審批的項目投資1萬億元。
第四個方面,要注重標準的引導。現在有65項行業的水污染排放標準,其中75%是“十一五”以來新制定或修訂的,“十二五”以來修訂25個水污染排放標準,占38%,標準平均收嚴將近50%以上。這些措施有效預防了污染,促進了產業升級。
第五個方面,推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發布了太湖、鄱陽湖、湘江流域清潔生產的指導意見,印發了35個水污染防治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方案。從2009年到2014年,中央財政清潔生產專項資金投入了20.9億元,支持了319個清潔生產技術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