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勢溪水濁度飆新高,大臺北居民飽受濁水之苦,但同樣在臺風過后,引用石門水庫的地區(qū)仍有清水。水利署官員指出,艾利風災曾導致石門水庫水濁、停水18天,經(jīng)此教訓后,石門水庫興建「取水分層工程」,可汲取表層水,避掉沉底污水,現(xiàn)在供應桃園120萬噸飲用水無虞。
北區(qū)水資源局官員說,桃園石門水庫在2004年8月遭艾利臺風侵襲,造成大漢溪濁度飆高,無法供水,致桃園停水長達18天。之后行政院決定動用250億元,改善石門水庫集水區(qū)上游取水溝、攔水霸、排砂工程,新建取水分層工程。
官員表示,取水分層工程在2009年10月完工,這次臺風之后正式啟動,不再受濁水困擾,可謂是「教訓中學到經(jīng)驗」。
石門水庫在大壩左岸,以豎井分層取水方式,汲取乾凈的水資源,工程歷時3年半,每日最高可引導140萬噸原水,可滿足桃園地區(qū)至2021年用水量需求。
石門水庫最高水位是245公尺,但這項取水分層工程,興建深達40公尺取水豎井,可抵抗8級強震,分別在水位標高220公尺、228公尺、236公尺新增分層取水口,以利取用水庫上層低濁度原水,取代標高195公尺處的石門大圳底層取水口。
官員指出,當臺風來襲時,石門水庫是土石壩,作為農(nóng)田灌溉之用,取水口低,且淤積嚴重,啟動取水分層時,均取用「中上層」的水,因此水質(zhì)較好。
翡翠水庫淤積率僅5%相當?shù)停胰∷诘貏莞撸鋵嵅槐卦O置取水分層工程,這次大臺北用水混濁,主要被南勢溪濁水所害,改善之道,應是裝設專管由翡翠水庫直通凈水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