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偉
如果城市治理者從熱衷城市“面子”到關心城市“里子”,即使沒有公共財政挹注,各地也有辦法籌得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工程的資金
城市的大樓、大街和廣場,美且光鮮,是城市化的成果,也是現代化的象征,更是城市治理者的臉面。
城市病也不少:各類市政工程管線,或“上天”形成交互纏繞、盤根錯節,形成有礙觀瞻的“蛛網”;或“入地”形成你方挖罷我登場的“城市拉鏈”,不僅浪費資源成本,也會導致管線泄漏或路面塌陷等影響公共安全的事情發生。更尷尬的是,每逢雨季還會造成城市內澇,形成“下雨看海”的城市怪現狀。
城市病,讓人深切領會了法國大文豪雨果的至理名言——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智慧和良心。
城市不能光看面子,也要良心和里子。7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要從中國國情出發,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在城市建造用于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電、給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地下綜合管廊,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民生工程。
去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詳細部署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今年年初,財政部、住建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地下管線普查,并組織2015年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評審工作。這一“地下”工程從試點到全面推廣,要解決很多問題才能盡達其效。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給出了答案,即規劃制定、典型示范、完善標準和創新投融資機制。
科學規劃和提高標準很重要。西方城市的經驗要借鑒,還要吸納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使中國城市的“地下”變成世界城市良心和里子的新標本。畢竟,中國城市化還是進行時,可以將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建得更好。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文化亦應得到充分體現。譬如一些專家提出的防治城市內澇的“海綿城市”理念,亦可作為地下綜合管廊工程的有益補充,在城市功能治理上里子面子兼顧。
當然,關鍵還是錢的問題。很多城市并不差錢,從城市“面子工程”建設看,各城市都曾經是不惜血本。再說地鐵,全國有50多個城市有地鐵規劃,而地鐵造價每公里造價在5-6億元,但從橫琴地下綜合管廊的造價看,每公里造價不足6600萬。顯然,如果城市治理者從熱衷城市“面子”到關心城市“里子”,即使沒有公共財政挹注,各地也有辦法籌得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工程的資金。
何況,中央力推的這項民生工程不僅有“真金白銀”的支持,還對試點城市提供了創新投融資機制的機遇。譬如,對于通過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建設這項工程,政府將按照一定比例予以獎勵。因而,地方政府推展這一工程,觀念是否跟得上才是關鍵。
除了財政支出和投融資創新鼓勵,中央也不妨將此項工程納入試點城市的政績考核,將工程建設進度和質量和官員晉升掛鉤。
城市要面子也要里子,要地上地下“內外兼修”。城市治理者們,準備好了嗎?
(作者為察哈爾學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