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能夠欣賞到“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景象,一定讓人心曠神怡。在天津薊縣于橋水庫北岸白莊子生態濕地保護區內,千畝荷花競相開放,與蒲草、蘆葦相伴生長,一同構成了于橋水庫的“夏日盛裝”。這片占地1700余畝的濕地生態區,就是薊縣林業局實施的林草濕地工程對水庫水質凈化的最新成果。
薊縣的于橋水庫又名翠屏湖,因南依翠屏山而得名。水庫位于天津薊縣東,是國家重點大型水庫之一。為了保護津城“大水缸”于橋水庫,薊縣政府對庫區22米高程以下進行造林綠化,目前工作已經接近尾聲。除了將重點實施于橋水庫綠化和山區造林兩項工程,以6萬余畝吸附能力強的樹木保護“大水缸”,薊縣林業局還利用濕地資源,種植水生植物進一步凈化水庫水質。
薊縣在水庫隔離區濕地內,實施林草濕地工程,通過修復水源地生態,改善水質。“林草濕地工程分為濕地工程和林草工程。我們現在看到的千畝荷花盛開景象,就是在靠近水岸的區域實施的濕地工程。其中,我們種植近2000畝蘆葦、荷花等水生植物,利用植物根莖過濾水中過量的氮磷等物質,就像天然的‘凈水器’地下水流經后就能有效改善水質。”薊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而在遠離水岸的地面,實施植樹植草工程,從而達到用生態的方法保護水源地的目的。“今年是生態保護初步看到成果的一年,荷花景象開放形成碧水藍天、姹紫嫣紅共賞的美景。荷花的盛開也證明濕地下面的根系正在有效凈化水庫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