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在清水塘工業污水處理廠一角,建筑工人正頂著烈日施工。年底前,這個日處理污泥120噸的深度脫水處理系統將在此建成。屆時,城區污水處理廠將實現污泥深度脫水處置全覆蓋。
項目投用后,董家塅污水處理廠、龍泉污水處理廠一二期、霞灣污水處理廠、清水塘工業污水處理廠以及河西污水處理廠的污泥,都將轉運至此處置。
脫水前的污泥,處處不招人待見
污泥是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物質,含水率達80%,很難通過沉降進行固液分離。
“污泥主要有3大害處:含有大量有機物、營養物質和有害成分,簡單傾倒、填埋將引發環境污染問題;含水率高、體積大,填埋需占用大量空間;運輸很不方便。”市排水公司總經理彭錚介紹,去年之前,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大部分送往垃圾填埋場填埋,極易產生二次污染。
“去年,龍泉三期和白石港水質凈化中心投用,配套建有污泥深度脫水系統,5座污水處理廠每天近100噸的污泥,就統一送到那里處置。”彭錚介紹。
脫水后的泥餅,別人排著隊想要
在白石港水質凈化中心,記者見證了污泥含水率從80%降至低于50%的全過程:臭味刺鼻的污泥傳送進入攪拌機,經攪拌、加壓、加藥、加濾、壓榨等環節,出來后成為又硬又干的泥餅。
“經深度脫水后,含水率降到50%以下的泥餅可是‘搶手貨’,可焚燒、堆肥、制磚、制水泥,別人排著隊想要。”彭錚稱。
“目前經過龍泉三期和白石港水質凈化中心處置的污泥,都送到了‘中材’制水泥,城市污泥深度脫水系統建成后,也將采用這樣的利用方法。”彭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