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都是雨、雨、雨”的氣象預報告訴我們,一年中降水最多最猛烈的時候到了。昨天,杭州也進入了主汛期。
每年到這個時候,市民總會關心:現在市區河道“排水血管”是否通暢,一旦下大暴雨,自家門口是不是又會“看海”?
杭州市市區河道建設中心昨天透露,今年杭州主城區范圍,共有10條(段)河道在主汛期前完成了整治,包括鐵路東站樞紐地塊的二號港(花園兜街~艮山東路)、橫河港(車站南路~二號港),還有備塘河一期、鎮東河的東側和西側,以及濱江的官河、長河,蕭山的山陰河、大浦河支流一期,下沙的緯一河等。特別是城東的火車東站一帶,“二號港—橫河港—運河”水系已經基本建成,排澇能力大大提升。
要說城東這個區塊,東站樞紐一帶,除京杭運河以外,主要城市河道包括白石港、二號港、麥廟港、趙家港4條河道。這4條不大的河道承擔了城東新城約9.3平方公里的主要排水任務。可惜的是,這些河道,在整個區片開發前,不少都被侵占或者堵塞嚴重,排澇功能都很差,需要大整一番。
這次在鐵路東站樞紐周邊改建二號港(花園兜街~艮山東路)與橫河港(車站南路~二號港),就是把原來的老河道重新整治,清理拓寬河道,增加泄洪能力。
“6月前,這兩段河道都已經整治完成了,河道達到了規劃設計15米的寬度,不僅水質變好了,泄洪能力也增強了,東站樞紐周邊初步形成一條新的水系:二號港—橫河港—運河,排澇能力將大大提高。” 杭州市市區河道建設中心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此外,要徹底解決鐵路東站樞紐地區的防汛排澇問題,趙家港的建設是個關鍵。目前,錢江新城投資集團正加快二號港(鐵路~引水河)引水河西段、白石港建設,預計到今年底,將建成“二號港—引水河—運河”這一應急排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