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甘肅省水利建設史上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引洮工程建成后,供水范圍涉及蘭州、定西、白銀、平涼、天水5個市轄屬的榆中、渭源、臨洮、安定、隴西、通渭、會寧、靜寧、武山、甘谷、秦安等11個國家扶貧重點縣(區),惠及全省六分之一的人口。
引洮工程建設內容包括九甸峽水利樞紐工程和引洮供水工程,項目分兩期實施,一期工程建設九甸峽水利樞紐工程和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經過8年艱苦鏖戰,去年底,一期工程宣告建成并試運行通水。目前,二期工程已被列入國家2015年新開工的27個重大水利項目之一。
一問:怎么引水
發源于甘肅、青海兩省交界的洮河,是怎么流向定西等我省中部地區的?
記者了解到,從引洮工程取水口的九甸峽水庫到一期工程末端的隴西縣15號隧洞出口,總落差70米。洮河水從九甸峽水庫出發,沿著一期工程110余公里長的總干渠,經卓尼,穿渭源,過臨洮,最終分別到達隴西縣、安定區等縣區。
據悉,一期工程總干渠87.22%是隧洞,剩余部分除了暗渠外,則是渡槽。為了保障水質安全,以及防止冬季結冰,建設者在工程設計之時,就給渡槽加了層水泥“蓋子”。這使得人們在總干渠上,用肉眼看不見汩汩的洮河水。
省水利水電勘察設計院副院長朱發昇告訴記者,二期工程95公里的總干渠也要全封閉。由此,引洮工程總干渠成為全國少有的全封閉自流供水工程。
那么,洮河水如何進入千家萬戶?
告別九甸峽水庫后,洮河水從西南往東北方向一路向前,沿線配套有5個自來水廠,通過管網進入百姓家里。
在總干渠3號隧洞出口的渭源縣麻家集鎮,建有以麻家集命名的水廠,解決渭源縣西南部4個鄉鎮、臨洮縣南坪鎮共5個鄉鎮群眾吃水問題。
緊接著,到6號隧洞出口的渭源縣慶坪鎮,配套東峪溝水廠,解決臨洮縣4個鄉鎮、渭源1個鄉鎮人們的吃水問題。
然后,在位于渭源縣的7號隧洞出口,從總干渠上向西南方向分流,建了一條隴西專用輸水管線,使洮河水進入隴西縣首陽水廠,專給隴西縣城供水。
繼續向東北方向奔流的總干渠水,在到達位于安定區內官營鎮的9號隧洞出口時,建起內官水廠,為安定區城鄉群眾供水。
總干渠過了9號隧洞,建了3個分水口。一路,沿總干渠,掉頭向東南方向而來,到了15號隧洞出口,建有隴西縣馬河水廠,除為隴西、安定部分鄉鎮供水外,還全力向通渭全縣供水。
另兩路,則借著兩條干渠分流。一路,經一干渠,直達北邊的榆中縣。另一路,經二干渠,前往東北方向的會寧縣。
二問:水質如何
洮河水是優質的地表水。數據顯示,九甸峽水庫的洮河水,水質達Ⅱ類標準,按國家標準可以直接飲用,是放心的飲用水源。
為了確保經過渠道、管網輸送的洮河水飲用安全,各自來水廠還進行了凈化處理。記者在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受益區采訪時,老百姓都說,洮河水水綿、水清、水甜,好喝。
定西市自來水公司內官水廠位于安定區內官營鎮,主要為安定區城鄉供水。記者在此了解到,以往他們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水源。直接抽取的地下水,礦化度最高達到900毫克/升。經過水廠處理后,生產出來的自來水總硬度幾乎接近國家限值450毫克/升,而用洮河水加工的自來水,硬度下降了一半多,在180毫克/升至200毫克/升之間。
不光是水綿了,水也清了。內官水廠提供的數據顯示,用洮河水加工的自來水,渾濁度明顯下降,平時一直小于0.1度。以前,用地下水當水源的自來水,渾濁度為0.5度,這一數值的國家標準為小于1度。
三問:水量怎樣
洮河,發源于甘肅、青海兩省交界的西傾山北麓,由南向北流經甘肅碌曲、臨潭、卓尼、岷縣、夏河、臨洮、永靖等12個縣,匯入劉家峽水庫。
洮河全長673公里,流域面積2.55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49.2億立方米,是黃河上游最大的一條支流。
省引洮建設管理局局長路澤生介紹,在引洮工程的取水口九甸峽水利樞紐工程處,洮河水多年平均年徑流量38.25億立方米。引洮一期、二期工程共引水5.5億立方米,不到洮河水量的15%,低于國際通行的調水標準。
遵循洮河豐枯規律,我省在九甸峽水利樞紐工程建有水庫,總庫容為9.43億立方米,確保為引洮供水工程供水。
一些人擔心,九甸峽水利樞紐建有水電站,害怕因為發電影響供水。其實,這一問題在工程設計之初就有答案—“電站運行服從調水”。
四問:水如何用
引洮工程在10多年前立項論證時,被定位為“農業灌溉工程”。現在,隨著觀念轉變,引洮一期通水后,供水70%屬于非農業用水,農業用水被壓減到30%。
省水利廳廳長魏寶君告訴記者,占七成的非農業用水,首先保障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其次為生態用水、工業用水。
魏寶君說,為了更好地用好引洮水,讓這一來之不易的“圓夢工程”發揮出最大效益,我省將推動工程受益區建成最嚴格的節水型社會。
引洮一期、二期工程灌溉面積近50萬畝。魏寶君說,在這些地方,將大力推行節水農業,調整受益區的農業產業結構,使灌溉區形成節水、高效的農業特色產業。
另外,我省還按照省委“1236”扶貧攻堅行動的要求,結合國家抗旱規劃啟動實施,在引洮工程提供現有水資源條件下,通過完善配套工程、“引、提、調”小型工程,以及中小型蓄水工程,提高引洮工程在受益區的供水保障率,促進引洮工程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水資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