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由市政協主席高雪坤率隊,市政協對民進蘇州市委在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上遞交的提案《關于調整陽澄湖生態功能定位,保障飲用水源地安全的建議》進行重點督辦,視察、調研陽澄湖生態優化行動三年計劃執行情況,并針對陽澄湖生態優化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和意見。
陽澄湖既是昆山的飲用水水源地,也是蘇州工業園區的第二水源地,同時也是蘇州重要的戰略備用水源,其水質的優劣直接關系到300多萬人口的飲用水安全問題。據了解,自2013年4月陽澄湖生態優化行動實施以來,陽澄湖沿湖各地政府(管委會)緊緊圍繞年度目標任務,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以污染物總量減排為核心,以保障飲用水源安全及周邊河流綜合整治為重點,多措并舉,標本兼治,有序推進陽澄湖水環境綜合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
昨天,市環保局局長毛元龍在作情況通報時說,2013年度75項重點工程中,72項已達到年度目標要求;2014年度69項重點工程中66項已達到年度目標要求;2015年度69項重點工程目標任務書今年2月已經下達,各地各部門正認真組織實施。
2年來,蘇州市加快沿湖工業企業轉型升級,淘汰落后產能,關閉污染企業27家,轉產企業1家,搬遷企業11家。陽澄湖保護區新增生活污水管網89.1千米,區內已完成234個村莊(小區)生活污水治理。目前陽澄湖水質總體保持穩定。
持續推進陽澄湖水質提升,是本屆政協關注的焦點之一。2015年是陽澄湖生態優化行動“三年計劃”的最后一年。在今年初的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上,民進蘇州市委在去年《關于持續推進陽澄湖水質優化的建議》基礎上,又遞交了一份《關于調整陽澄湖生態功能定位,保障飲用水源地安全的建議》。在昨天的提案重點督辦活動中,與會成員調研了蘇州工業園區陽澄湖自來水廠及取水口的環境保護情況,實地視察了蘇州工業園區陽澄湖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需拆除網圍養殖情況等。蘇州工業園區陽澄湖水廠一期設計規模為20萬噸/日,規劃總規模為50萬噸/日,去年7月投產運行,以陽澄湖水為原水,采用常規處理加深度處理的工藝流程,提升了城市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在隨后舉行的督辦座談會上,視察組針對陽澄湖周邊工業企業污染、農村生活污染、水產養殖污染、船餐餐飲污染、畜禽養殖污染、河道淤積污染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督辦意見。
高雪坤在講話中說,陽澄湖生態優化工程不僅是水生態、水文化、水經濟的問題,更是蘇州水安全的大問題,要抓緊做好規劃的修訂完善,通過法律手段對陽澄湖水源地進行嚴格管理,要嚴格控制污染源,進一步擴大停產整治、限期治理、掛牌督辦等措施的綜合效應,逐步拆除圍網養殖設施,抓好生態環境修復,抓好管理機制建設。同時,他要求市政協進行持續跟蹤、調研,發揮優勢建言獻策,助推陽澄湖的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觀。
副市長徐美健作相關情況說明。市政協副主席邱嶺梅、金海龍,秘書長薛峰參加督辦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