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江在四川省綿陽境內綿延329公里,從涪江干流取水的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共7個,服務人口170多萬;鄉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15個,服務人口超過20萬。隨著區域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涪江流域上下游競爭性用水問題日益突出,影響了流域上下游地區人民的生產生活以及區域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為保證流域上下游的和諧發展,協調流域上下游地區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綿陽市委、市政府近日決定建立涪江流域生態補償和水質超標資金扣繳制度。
生態補償和資金扣繳缺一不可
綿陽市委書記羅強表示,保護涪江水環境是綿陽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一環。建立涪江流域生態補償和水質超標資金扣繳制度,是健全完善綿陽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落實依法治水的進一步探索。
“要想實現涪江流域合理分擔環保責任、公平利用流域水資源,生態補償和水質超標資金扣繳缺一不可。”羅強說,生態補償制度和資金扣繳制度就像人的兩條腿,只有任何一方都不能順利行走。
綿陽市環保局局長李作虎表示,這一舉措將對上游因保障優質水資源和水質付出的代價進行補償,彌補跨界水質超標和污染給下游造成的損失,促進流域上下游和諧發展,有利于更好地保護涪江流域水環境安全。
強化政府治污主體責任
綿陽市從實際情況出發,明確以涪江流域跨界斷面水質監測數據為依據,實行經濟補償機制和水質超標扣繳,倒逼流域各縣(市、區)加強環境監管,強化縣(市、區)政府治理水環境污染的主體責任,著力構建規范有效的流域水環境污染防治機制,促進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和水環境持續改善。
據了解,這一制度將依據每月市環境監測站對每個斷面的監測結果,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相關標準,每月對斷面水質實行多因子評價。
按照扣繳辦法,當入境斷面水質達標,所考核的出境斷面水質超標的,扣繳金額按多因子累計超標倍數計算,計算方式為斷面水質多因子累計超標倍數乘以每月扣繳基數。
當入境斷面水質超標,所考核的出境斷面水質超標程度與入境斷面水質一致或好于入境斷面水質的不予扣繳;其超標程度繼續增大的,在扣除入境斷面水質超標影響的基礎上,按上述計算方式進行扣繳。
所考核河流發源于本地,無入境斷面的,其出境斷面水質達到規定水質類別標準的不予扣繳;超過規定水質類別標準的,按上述計算方式進行扣繳。
因不可抗拒原因引起的階段性水質超標,不執行水質超標資金扣繳。對重金屬超標和發生一般性污染事故的區域,實行當月扣繳。出現較大及以上污染事故的,實行一次性全額扣繳。當年未扣繳完的區域,每年年底實行資金退還制度。
細化補償制度實現和諧發展
怎樣才能運用好生態補償制度,達到上下游之間和諧發展的目的?
綿陽市進一步細化生態補償制度,明確補償辦法主要針對4個上游地區:平武縣、北川羌族自治縣、江油市、安縣。
對上游地區水質較好的斷面所在的縣(市)實行資金補償,考核斷面的水質優于劃定功能區標準的,按照優于的系數乘以每月補償基數,作為補償資金。
同時,涪江流域生態補償制度和水質超標資金扣繳制度專項資金實行專款專用,資金一部分主要用于下游對上游的生態補償,上游用于當地生態環境保護和流域治理項目。另一部分主要用于上游水質超標、出現水污染事故對考核范圍內的地區實行生態補助,補助不超過30%。
對于扣繳剩余資金的使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將按年度退還各縣市區、園區,或者直接進入下一年縣市區、園區應繳納的扣繳保證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