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部委組織的評審答辯中名列第一
南寧將打造國家“海綿城市”
今年起實施,至2017年結束,建設60多平方公里的示范區
擁有“中國綠城”、聯合國人居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亮麗名片”的南寧市,又錦上添花:3月27日,南寧市進京參加國家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組織的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競爭性評審答辯,在全國22個參與決賽的城市中名列第一。
建設“海綿城市”,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城市建設和發展提出的新要求,目的是充分發揮城市綠地、道路、水系等對雨水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削減城市徑流污染負荷,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此次評審,全國共有34個城市申報,其中22個城市進入答辯。南寧市以建設“海綿城市”試點的優秀方案和落實措施以及試點成功經驗可能帶來的示范效應,獲得了評審專家組的認可,答辯得分位居22個城市之首。
“獲得‘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資格,意味著南寧市在未來3年將獲得16.5億元的國家專項補貼資金,將是南寧市有史以來獲得的最大的國家城市建設單項補助。”自治區黨委常委、南寧市委書記余遠輝介紹,為建設試點城市,南寧市安排種類齊全、代表性突出的示范項目494個,涉及“海綿城市”建設總投資95.19億元。這些項目將結合市情,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工程措施,讓南寧市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變“工程治水”為“生態治水”,促進城市順暢“吐納呼吸”。
此前,由國家多部委組織的考察組在邕考察“海綿城市”建設時認為,南寧作為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水環境治理優秀范例城市以及城市節水突出貢獻獎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多年來的“綠城”“水城”建設使得城市生態環境品質極大提升,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了極佳的生態基礎。
據悉,南寧規劃的“海綿城市”試點建設項目,自今年開始實施,至2017年結束,將在公共建筑、居住小區、市政道路、公園綠地、內河水系等具備改造實施條件的區域和項目開展試點工程建設,建設總面積為60.18平方公里的海綿城市示范區。為保證項目順利實施,南寧市已經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決定》《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制度。
在22個城市參加的評審答辯中名列第一
南寧將打造國家“海綿城市”
3月31日,記者從南寧市城鄉建委獲悉,3月27日,南寧市參加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競爭性評審答辯,獲總分第一。如國家最終確定南寧市獲得“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資格,就意味著南寧市在未來3年將獲得16.5億元以上的國家專項補貼資金,用于進一步優化城市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的建設。
據悉,在3月27日的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競爭性評審答辯中,南寧市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從參與答辯的全國22個城市中脫穎而出,一舉摘得“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評審答辯決賽桂冠。
這次全國共有34個城市申報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經過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初審,確定遷安、呼和浩特、盤錦、白城、鎮江、嘉興、池州、福州、廈門、萍鄉、濟南、鶴壁、武漢、常德、深圳、南寧、海口、重慶、遂寧、貴安新區、玉溪、西咸新區(以行政區劃排序)等22個城市進入競爭性答辯。在答辯過程中,每個城市還派出一名評審監督員參與全程監督。

那考河污水處理工程效果圖。 南寧北排水環境發展有限公司供圖
南寧投資近百億元建設“海綿城市”
那考河治理示范項目昨日開工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徐慶成 李平平
暴雨來襲,城市不少地方內澇嚴重;過多的積水將路上拋錨的小車淹得只看到一個頂棚……2013年5月份那場特大暴雨,讓南寧一些片區成了真正的“水城”,眾多市民記憶猶新。南寧市申報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變工程治水為生態治水,雨時能積水、吸水、滲水,促進城市水流更順暢。目前南寧市已出臺《關于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決定》和《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暫行辦法》,2015年至2017年將建設一系列項目
實施 那考河將成“桂花溪谷”
位于竹排江上游植物園段的那考河將“華麗變身”。據悉,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項目作為申報國家“PPP”示范項目的第一批重點項目,是廣西首個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的建設項目。此外,該項目還是南寧市政府向國家申報海綿城市示范區范圍內的項目,該項目已于今年3月31日開工。
據悉,該項目治理河道全長約6.6公里,紅線范圍南起茅橋湖東湖,沿線經過湘桂鐵路、長堽路、廂竹大道、廣西藥用植物園、昆侖大道,北至環城高速路,建設內容包括河道整治、截污治理、生態修復、污水處理廠、沿岸景觀、信息化管理等工程,總投資約10億元,項目建設期為2年。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引入流域治理和“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流域經治理后,污水就近截流進入污水處理廠,同時初期雨水通過自然積存、自然滲透、凈化等措施,使得污水、雨水經處理達標后就近給河道補水,確保河道常年水體平衡,改善竹排江上游的水系環境。
據了解,未來那考河將打造“萬米桂花溪谷、千棵朱槿水岸”景觀,在河道兩岸錯落栽種桂花樹、朱槿花,并以東盟和壯鄉風情雕塑散布其間,花香飄逸兩岸,將成為國內最長的桂花景觀和南寧城市新名片。
優勢 眾多舉措為試點建設做足鋪墊
“南寧市的地形地貌、河流水系,以及近年來開展的治水規劃和內河補水、湖塘清淤、河道拓寬、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為海綿城市試點打下了基礎。”南寧市城鄉建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南寧市建成的一些公共建筑和小區,與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不謀而合。如南寧市城市規劃展示館,結合自然地形特征依山而建,并以雨水綜合利用項目收集建筑屋面雨水,匯水面積為6600平方米,通過設置雨水蓄水池,實現全年雨水收集率達85.5%。收集的雨水經過處理后,用于景觀補水、道路沖洗和綠化灌溉。
據悉,去年12月,國家三部委領導率中央部委海綿城市示范市考察組到南寧調研,充分肯定了南寧雨水綜合利用、城市水環境治理等方面的實踐和經驗,對南寧加快海綿城市示范建設、探索更多經驗做法提出了許多要求和期許。
規劃 建六大示范區安排494個示范項目
新建大批人工濕地、水塘、人工湖,大片植樹栽花、大幅提升綠地率,地面停車場鋪設多孔磚,人行道上進行透水鋪裝……這些措施都在滿足城市居民使用功能之余,還具備了內澇防治的“海綿”功能。目前,在南寧市建成區范圍內,已經可以看到海綿城市的影子。記者了解到,今年南寧市進行的城市公園、道路、公共建筑、城市綠化花化等項目,已按照海綿城市的要求進行建設。
3年內,南寧市將結合自然地理條件、城市排水防澇基礎和應急管理能力需求,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工程措施,充分發揮城市水系、綠地、道路等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提高城市防洪防澇能力,削減城市徑流污染。試點海綿城市建設的目標是:在中心城區核心地帶劃定總面積為60.18平方公里的示范區;確定示范區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低于75%、徑流污染控制率不低于50%的目標;安排種類齊全、代表性突出的示范項目494個,涉及總投資95.19億元;繼續“中國綠城”提升工程和“中國水城”建設,加大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力度。
60.18平方公里的示范區將分為生態保護與修復示范區、內河水體污染綜合治理區、雨水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區等六大片區;494個示范項目含新建項目和改造提升類項目,涉及河流水系、公園綠地、公共建筑、居住小區、道路廣場等八大類型。
按計劃,2015年至2017年,南寧市試點項目涉及海綿城市建設總投資為95.19億元。計劃設立試點項目專項配套資金,確保地方財政投資及時到位。同時,配合金融機構成立城市發展基金,推廣運用PPP等投融資模式,激發民間投資活力。計劃采用PPP模式融資的項目投資43.66億元,占總投資的4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