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韶關市住建局了解到,2014年韶關市區申報加裝電梯243臺,現已竣工并拿到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證的共計61臺,已發規劃許可證的30臺,其余152臺正在辦理中,全年超額完成了韶關市既有住宅加裝20臺電梯的工作任務,任務完成好于上年。 據了解,韶關住建局2015年計劃從統一補償標準、加強電梯施工質量監管、規范經營服務性收費、繼續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四個方面推進韶關市區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的發展。 廣東建設報記者 徐文慧 通訊員 章程 攝影報道
惠州啟動“美麗鄉村·清水治污”行動
廣東建設報訊 今年年底前,建成8座鎮級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完成“一鎮一廠”建設任務;2015至2017年,全市每年新建200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繼“美麗鄉村·清潔先行”活動后,又一場直接關系惠州農村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的“美麗鄉村·清水治污”行動近日全面啟動。
根據《惠州市“美麗鄉村·清水治污”活動實施方案》,惠州將采取“六大行動”以及建立更加完善的補助和監管機制,解決以往治理農村水環境污染問題時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癥”,全面清潔農村水源、提升農村生態環境質量。
一年見成效三年水質清
《實施方案》提出,惠州將通過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飲用水源保護、農村河道整治、農村工業廢水治理、農村養殖廢水治理、農村水生態文化培育等“六大行動”,實現一年見成效,農村河道“不黑不臭”;三年水質清,農村河道“岸綠水清”;六年上水平,農村人水和諧。
具體目標包括,2015年完成“一鎮一廠”建設任務,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率達50%以上;農村飲用水源得到有效保護;禁養區內“零養殖場”;農村河道實現“不黑不臭”。
2016—2017年,完成“一村一設施”建設任務,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率達到70%以上;全面完成規模化畜禽養殖業治理;農村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農村河道實現“岸綠水清”。
2018—2020年,完成100戶以上的自然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任務;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實現“人水和諧”。
每年建200座污水處理設施
惠州共有74個鎮(街),1041個行政村,截至目前,只有惠城區橫瀝鎮,惠東縣安墩鎮、寶口鎮、高潭鎮,博羅縣麻陂鎮、石壩鎮、楊僑鎮,龍門縣龍江鎮8個鎮未建污水處理設施。
根據《實施方案》,2014年惠州將完成剩余8個鎮級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工作,實現“一鎮一廠”建設目標外,還將完善30個鄉鎮(街道)污水處理設施管網配套。與此同時,2015—2017年,全市每年新建200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到2017年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完成“一村一設施”建設任務;到2020年,全市100戶以上的自然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惠州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惠州農村污水處理率約為40%,落實《實施方案》后,今年農村污水處理率將提升至50%以上;到2017年,將提升至70%以上;到2020年,將超過80%。
資金由市縣鎮三級財政承擔
《實施方案》還針對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等環節涉及的資金問題,提出了具體補助辦法。
市、縣、鎮(村)三級財政將對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費用實施差別化補助。其中,對2014年12月31日前已經建成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市級財政按每座5萬元進行獎補;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實行市場化運營管理,市、縣、鎮三級財政對運營經費按3:3:4比例進行補貼等。“今后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資金無需村民再操心”,惠州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說。
(盧慧 惠環宣)
“創美”音符躍動嶺南鄉村
廣東建設報訊 記者蘭青、通訊員穗建報道:記者近日從廣州市“美麗辦”獲悉,廣州42條村美麗鄉村已實現 “美麗經濟”與“美麗環境”比翼雙飛。
據廣州市“美麗辦”負責人介紹,廣州市周邊農村大多集山、水、田、宅為一體,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秀麗的田園風光。廣州市住建委在建設美麗鄉村的規劃與設計時,充分尊重現有的自然條件與地理環境,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形成處處有景觀、村村有韻味的文化局面,使文化煥發新活力,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韻”的文化鏈,充分彰顯嶺南鄉村的特色和韻味,達到人與文化、自然的和諧。
走進從化市良口鎮溪頭村群山環繞,萬樹梅花飄香;再到南沙區東涌鎮大穩村河涌縱橫,綠道瓜果豐熟,農艇穿梭;再看鄰近增江河畔的增城市荔城街蓮塘村,古荔臺、荷花池、古欖園、櫻花園景點多多,美不勝收……
一路采訪,記者得知廣州創建美麗鄉村市、區、鎮三級試點工作已惠及千家萬戶,成百上千的村干部及數十萬村民樂在“創美”中。
采訪中,許多村干部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通過“創美”不僅帶來了“美麗經濟”,村集體增收了,村民致富了,村容村貌、衛生環境、基礎設施等也發生全新的變化了。白云區太和鎮白山村一位村干部對記者說:“過去村民亂倒垃圾的現象隨處可見,一下大雨,垃圾隨水沖到滿地皆是,到了炎熱的夏天,蚊子蒼蠅滿村飛,如今村民都非常自覺地將垃圾送到垃圾分類收藏桶,垃圾圍村的現象不見了,路也好走了,村貌發生了大變化,城區市民慕名前來游玩的越來越多了。”
據悉,42條試點村不僅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方面有了大提升,通過驗收的試點村已成為鮮活的新型城鎮化下農村建設的典范,樣板引路,影響和帶動著全市眾多鄉村逐步改善村容面貌,為廣州市新型城鎮化工作,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和諧鄉村,探索出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