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昨天下午召開的鑒湖“河長制”管理工作會議上獲悉,根據今年1月的監測評價顯示,鑒湖總體水質實現了明顯好轉,六個斷面全部達到三類或四類水質標準。其中,西澤大橋等四個斷面達到三類水質標準,高錳酸鹽日平均濃度下降36.3%,總磷下降39.9%。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鑒湖一級河長譚志桂出席會議。
自2014年1月以來,鑒湖各級河長單位及相關部門積極開展河域污染治理,扎實推進河道綜合整治,切實加強“三河”、“三清”、“三亂”整治,健全落實長效機制,鑒湖水環境治理取得了顯著成績。其中,12家有生產性廢水排放的企業污水已達標納管,沿線28家企業生活性污水實現收集處理,澄灣村碼頭徹底整治并進行了綠化,沿線畜禽養殖場全面關停,水域水面養殖全面清理,沿線6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推進有序,上下游支流“三河”得到有效治理,亂搭亂建情況大幅度改善,沿河綠化大面積實施,在全市“河長制”管理工作考核中名列前茅。
譚志桂強調,今年是鑒湖“河長制”管理的深化之年、關鍵之年和沖刺之年。各級河長單位和相關部門要切實增強治理鑒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創新治理機制,以“截污治污、生態修復、營造水景、長效監管”為工作主線,以改善鑒湖斷面水質為重點,綜合治理、系統推進,切實加強鑒湖水環境治理各項工作。要重點做好河域印染企業的聚集搬遷和沿線“六小行業”的關停整治,加快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進度,做好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確保垃圾不入河。要結合“美麗鄉村”、“四邊三化”、“三改一拆”、“雙清”行動,深入推進沿線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建立健全鑒湖流域及沿線畜禽養殖和水面清養監管長效機制。要堅持科學、長期、依法、全民治水不動搖,努力打造鑒湖“樣板河”,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生態之河、景觀之河、旅游之河和文化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