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7日從廣東省人大環資委了解到,根據決議,省人大常委會今年將重點督辦廣佛跨界河流、深莞茅洲河、汕揭練江、湛茂小東江(以下簡稱“四河”)污染整治工作。日前正準備委托第三方對“四河”整治工作效果進行評估,對流域各市整治工作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和排名,預計上半年會出結果。
跨界河流整治是治污的老大難問題。廣佛跨界河流、深莞茅洲河、汕揭練江、湛茂小東江分別是珠江口西岸地區、珠江口東岸地區、粵東地區、粵西地區目前污染最重的跨市域污染河流。省環保廳此次公布的數據顯示,按主要指標綜合污染指數比較,水質污染嚴重的前五位中,茅洲河、練江分別位列第一、第二。
省環保廳向省人大常委會匯報指出,“四河”流域大部分水體水質重度污染,而且面臨微容量、重負荷,產業結構和布局不合理,結構性和格局型污染疊加、環境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治理難度相當大。流域部分市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工作積極性、主動性沒有充分發揮,責任落實不到位,追責力度不夠,整治工作進展滯后。此外,治理資金嚴重不足。
“要有效推動‘四河’治理的實現,必須對各河整治提出階段性目標和最終整治目標。經深入調研和充分征求各方意見,廣東提出了具體的‘四河’整治目標。”省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陳耀光說。
根據省人大常委會決議,通過整治,廣佛跨界河流佛山水道2015年底前基本達到Ⅳ類水質,珠江廣州河段2020年底前達到Ⅳ類水質、豐水期達到Ⅲ類水質;深莞茅洲河2017年底前基本達到Ⅴ類水質,2020年底前基本達到Ⅳ類水質;汕揭練江綜合污染指數逐年下降,2020年底前基本達到Ⅴ類水質;湛茂小東江2015年底前氨氮指標達到V類,其余指標達到Ⅳ類,2020年底前全面達到Ⅳ類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