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飲用水中的抗生素殘留,最靠譜的辦法是從源頭上阻斷污染路徑。這就需要制定政策治理抗生素濫用問題;同時,環境監管工作要不留死角。
日前,央視記者聯合專業機構取樣檢測發現,我國部分地表水抗生素含量驚人,甚至在南京居民家中的自來水中也檢出了抗生素。記者在暗訪中發現,山東魯抗醫藥向京杭大運河大量偷排抗生素污水,濃度超自然水體10000倍。南京水務集團回應稱,目前供水水質達標,國家飲用水標準并無抗生素指標檢測標準。
網友用“喝水如吃藥”來評價此事固然有些夸張,但我國飲用水受抗生素藥物污染嚴重,卻是不爭的事實。據報道,長江入海口,黃浦江、珠江、遼河、海河等河流部分點位都曾檢出抗生素,珠江廣州段污染尤其嚴重;中國科學院主辦的《科學通報》一篇文章披露,中國已有約68種抗生素在地表水環境中被檢出,且濃度嚴重超標。
上述事實首先暴露了我國抗生素濫用的現實。長期以來,抗生素濫用問題飽受公眾詬病:有報告稱,中國抗生素人均年消費量約138克,相當于美國的10倍;北京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肖永紅教授等專家調查推算,我國養殖業每年使用抗生素9.7萬噸,占抗生素年總產量的46.1%。超量抗生素直接或間接污染水質,給飲水安全埋下隱患。
這也暴露出我國飲用水檢測標準尚不健全。在我國現行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106項指標中,并沒有抗生素檢測標準。正因如此,在飲用水含抗生素事件遭曝光后,即使樣本中抗生素濃度超自然水體10000倍,有關部門依然堅稱水質“達標”。問題是,如果標準本身不健全,“達標”也難以名副其實。
此外,這還暴露出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管失職。從央視報道可知,山東魯抗醫藥長期偷排抗生素污水,當地民眾都能明顯聞到濃重的藥味,監管部門卻視而不見。究其因,或者是負責向環保部門傳送監測數據的第三方運營公司在數據上做了手腳,也可能是排污企業每次都能在環保部門突擊檢查前收到風聲。
飲水問題事關民眾的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有關專家以“水里有點抗生素沒關系”敷衍民眾,顯然是極不負責任的。這也讓人納悶:為何自來水有“恙”,“兇手”卻往往不在檢測范圍?如果此事暴露的三大漏洞不能及時堵上,難保會有其他有害物質像抗生素一樣,大量滲入飲用水之中而不被覺察。有鑒于此,必須重視飲用水遭遇抗生素污染的問題,盡快采取有效措施查漏補缺。
消除飲用水中的抗生素殘留,最靠譜的辦法是從源頭上阻斷污染路徑。這就需要制定政策治理抗生素濫用問題,如在醫療領域減少抗生素依賴,以及對養殖業使用抗生素加以規范和限制;同時,環境監管工作要不留死角,要將每一個環節落到實處,做好水質監測和排污監管工作。此外,不妨以此次媒體報道為契機,對全國水污染問題展開系統性排查,并適當完善飲用水檢測標準,增加針對性檢測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