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獵德污水處理廠正在對污水進行處理。
廣州獵德污水處理廠遇此尷尬事,有關部門利用再生水給河涌補水的計劃“考慮”數年無結果
每天在洗手間洗手、辦公室保潔后產生的污水,最后上哪兒去了?相信不少白領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其實,這些污水和我們洗衣、淘米產生的生活污水一道,經深度處理后又變成了清澈的“中水”。這種公認的“城市第二水源”雖非飲用水,卻用途廣泛。近日,新快報CBD記者走訪廣州規模最大的污水處理廠獵德污水處理廠了解到,該廠每天生產中水超過百萬噸,但“回用不到1%”,其余基本沒有回用,白白流入珠江。
走訪 污水經處理“恢復清白”
“廣州的污水廠每天生產大量的中水,如果能推廣利用,將成為廣州的第二水源。”近日,天河區環保局舉行攝影展,有環保專家如此告訴記者。記者看到,攝影展不少作品涉及“節約用水”的理念,引起了街坊們對環保的思考。“中水”究竟是什么水?是怎么生產出來的?有哪些用途?街坊們議論紛紛,為此,記者走訪了位于珠江新城的獵德污水處理廠。
記者了解到,設計能力達120萬噸/日的獵德污水處理廠,是廣州污水處理廠中的“大胃王”,主要“消化”珠江以北的荔灣(部分)、天河(部分)和越秀三區的污水,服務人口超過200萬人。
“通俗點說,中水是水質介于自來水和污水之間的水。”該廠工作人員介紹說,洗菜淘米、洗衣拖地和沖廁都會產生生活污水,這些水通過下水道匯集于5個提升泵站。從泵站抽入處理系統的污水,要經過格柵“隔掉”大塊污染物,“以前水中還發現有沙發”。
初步清理過的污水,從泵房進入“沉砂池”,沉淀沙粒等無機顆粒,同時分離部分雜質;再進入生物反應池,通過微生物“吃掉”水中的氮、磷、有機污染物,消化分解;然后流進“二沉池”,沉淀剩余污泥;最后經過消毒設備,出來的就是“尾水”,部分“尾水”經“再生水設備”處理,即生成“中水”。
“中水很有利用價值。”工作人員介紹,中水可用于沖洗廁所、園林綠化、城市景觀和農田灌溉、洗灑道路、冷卻設備、河涌補水等多方面,“深度處理一下可以用來洗車”??墒牵搹S每天產生的中水超過百萬噸,除少量用于廠區景觀、免費提供用于沖洗市政道路外,其余基本未回用,“回用的中水不到1%”,大量尾水和中水沒有循環利用,直接排入了珠江。
建議 人大代表呼吁善用中水
記者梳理網上信息發現,在廣州,一直有人建議善用中水。
2003年,有省人大代表在視察獵德污水處理廠和大坦沙污水處理廠時提出,為什么不對處理好后的污水進行再加工,使其成為中水,再充分利用。2007年,又有市人大代表建議“利用中水破解城市缺水難題”,推廣中水回用,明確重點工程和用水大戶“中水建設”應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交付使用”等。2009年,民進廣州市委上交提案,呼吁將中水回用于河涌補水……
“能回用中水雖說很好,但是廣州的水確實太多了……沒必要專門去用中水。”在獵德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如此說。但是,有人不這么看,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說,從節水方面講,利用中水意味著節省飲用水。“沖洗道路,廣州一天要用掉數千噸的水,有中水可用,就不需要和人爭水,飲用水能省則省。”
此前,有關部門也考慮過中水回用。四五年前,廣州市水務局曾表示,根據規劃,廣州市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有兩大方面,一是作為城市雜用水用于清潔、綠化和公園景觀補水——主要為珠江公園、天河公園等較大公園的景觀補充用水和珠江新城地下空間空調冷卻水等。另一方面中水“回用量最大”的是被用來給河涌補水。其中有“考慮”將獵德污水處理廠的中水用于獵德涌景觀補水。
難題 管網建設難度大成本高
利用中水給河涌補水,推動河涌活水循環,進一步改善水質,河涌也可擺脫“臭涌”惡名,當然是好事。那么,數年過去了,當年的“規劃”實現了嗎?
記者從獵德污水處理廠了解到,該廠中水除了廠內回用、有限供給灑水車“洗街”以外,“絕大部分排入了珠江”。大坦沙和獵德兩家污水處理廠每天提供用于沖灑市政道路的中水僅一百多噸,“其余基本沒有回用”。
記者近日在黃埔大道找到一位給灑水車補水的師傅,問其是否用自來水補水,對方并沒有否認。
至于用中水給獵德涌等河涌補水,也停留在“考慮”階段。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天河區目前的“三涌補水”項目主要還是靠抽取珠江水“倒灌”補水,并沒有直接利用到水資源“第二資源”。“中水管網建設成本高,難度大。”有專家指出,推廣中水回用面臨非常現實的難題。
看企業 如何善用再生水
記者了解到,除了獵德污水處理廠和大坦沙污水處理廠將中水用于廠區綠化和廠區污泥設備的沖洗之外,廣州一些“眼光長遠”的企業也采取了措施“變廢為寶”。
例如,廣州本田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投資3000多萬元建設中水處理系統,建立了較完善的工業廢水處理設施和中水回用管網,將中水廣泛用于部分生產輔助設備用水、綠化和沖洗廁所等用途,每月節省自來水達3萬多立方米。
此外,廣州珠江啤酒集團有限公司也將處理后的污水經再處理變為中水,供給各車間用作機臺(冷凍機、空壓機、風機、水泵等)的冷卻水,以及車間沖洗地板、花圃澆花、沖廁等非生產用水,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位于天河路的太古匯寫字樓,除設有廢水回收系統,將處理后的廢水用作沖廁水之外,還配置了雨水收集系統,以便對雨水進行收集及處理,在空調制冷中再利用,可節省約30%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