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正常;pH值,正常;濁度,正常……”11月19日,息烽縣西山水廠負責人毛子明指著水質自動監測儀屏幕說:“這幾年,我們的水質沒有一次不合格,水質達標已經是常態嘍。”
毛子明介紹,西山水廠承擔著近6萬人的供水任務。從水廠到水龍頭,還有很多關卡,自動檢測系統就是重要的一關。水質自動檢測儀24小時全天候運行,每天的監測記錄多達480余次。水質一旦出現問題,檢測儀就會連續發出“嘟”的報警聲。
監測水質的,不光有科學儀器。在西山水廠院內,水池里幾條游弋的魚并不起眼。毛子明說,別小看它們,這可是水廠的特殊“水質檢測員”。如果魚發生異常,工作人員會立即關閉總閥門,對水進行分析檢查,確保老百姓喝到“安全水”。
距西山水廠5.3公里的小橋河水庫庫區,是水廠的水源地。工作人員邵文強說,每天他都要和同伴圍著水庫巡邏好幾遍。
為防止群眾的生產生活對水源地造成污染,息烽縣不斷加強對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管理。在重點水源地庫區實行封閉式管理,禁止外來人員入內,禁止在庫區傾倒垃圾、釣魚、游泳、爆破、采石等一切影響水源地水質的活動;在庫區實行24小時值班制,管理人員每天要對水庫開展安全巡查、水位觀測、處理水面漂浮物等。
今年,息烽縣在重點飲用水源地設置宣傳標牌、水源保護區等界樁29塊,在小橋河水庫一級保護區設置圍欄3878米,禁止在水源保護區新建任何對水體有影響的項目,同時取締保護區內所有違法建筑和排污口,確保水安全。
站在庫區高處望去,郁郁蔥蔥的樹木一眼望不到邊。息烽縣水利局工作人員方紅說,這是息烽在飲用水水源地實施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的成果。
近年來,息烽縣注重提高水源地的生態承載能力,在重點飲用水源地種植水源涵養林,覆蓋總面積達7.5余萬畝,大大改善了縣域水源地的流量和水質。
“按照每畝林地比無林地至少能多蓄水20立方米的標準來算,7.5萬畝森林蓄水量相當于一座150萬立方米的小水庫。”方紅邊計算邊說,森林植被就是一個天然的儲水池,城市平均每人每月4立方米的用水量,150萬立方米的儲水量就能解決3萬多人一年的用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