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至11月7日,湖北省武漢市臺北路上臺北一路至建設大道段被“開膛破肚”進行排水箱涵改造,曾一度讓附近居民出行不便,但昨日改造效果初顯。昨日迎來改造后的第一場大雨,臺北路沿途未見積水,附近居民說3個月的施工沒白等。
11月24日,臺北路箱涵改造后迎來首場降雨的第一次考驗,臺北路沿途的居民們給出了高分。
11月24日下午3時許,記者沿臺北一路步行至建設大道,經歷了一天的降雨,沿線并未出現漬水。
臨街一商鋪店主李先生稱,以前店門前一遇雨便會積水,遭遇大雨地上鋪磚都沒用。現在門前一點積水也沒有,“再也不怕下雨影響生意了”。
和美社區居民王女士說,以前下大雨一淹一大片,出門只能穿套鞋,這次下雨路口都沒漬水,“打圍施工3個多月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不便,現在看來我們沒白等”。
江岸區水務局排水科科長楊凡說,臺北路排水箱涵改造后,將打通地下管網高速路最后一公里,臺北路由原有的兩根1.5米粗的排水管變成了5米長,2.5米寬的排水箱涵。至此,臺北路的地下排水系統與黃孝河路聯通,同時停止向鯇子湖排放雨水,解決了之前鯇子湖由于排雨水造成的污染問題,臺北路周邊即使日降雨量達到100毫米也可基本保證不漬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