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水利廳安排部署和潘軍峰廳長關于全省第三次水資源評價水質普查工作的重要指示,自2016年11月20日開始,全省水文系統啟動了水質普查“百日大會戰”。
這是全省有史以來第一次全方位、立體式、有針對性的水質普查,時間緊、任務重、范圍廣、難度大。接到省廳的任務后,省水文局立即成立了項目領導組和項目工作機構,迅速展開相關工作,編制了《山西省水質普查工作方案》,提交省廳,通過審查;召開了山西省水質普查工作會議,對全省開展此項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省中心和9個分中心,統一思想認識,細化目標任務,明確時間節點,落實職責要求,嚴控普查質量,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強烈的使命感,保質保量按期完成了工作任務。
普查期間,根據省水利廳安排,按照《山西省36個國定貧困縣建檔立卡貧困戶飲水安全和水利技術幫扶工作方案》要求,省中心和9個分中心開展了農村飲水安全飲用水水質監測工作。水質普查5000個采樣的監測工作,已經是全省水文系統有史以來接受的時間要求最緊、檢測水樣最多的任務。再加上近10000水樣的國定貧困縣水質監測任務,對每個水質中心、對每個水質人,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和考驗。
11月29日,國定貧困縣水質檢測工作全面啟動,各中心開始接收水樣、登記編碼、分析檢測。
水文工作者的艱辛、困苦,在業內和局外的人來看,是展現在與暴風驟雨、濤濤洪水的搏擊中;心血、汗水,是拋灑在酷暑難當的炎炎夏日。其實不然,水文工作者的奉獻、付出,會體現在隆冬寒月的冰天雪地里;水文工作者的執著、敬業,會體現在寒意肅殺的崇山峻嶺間;水文工作者的認真、嚴謹,會體現在緊張忙碌的分析化驗室。
兩項工作全面鋪開時,正值天寒地凍的隆冬季節。寒潮頻繁來襲,氣溫驟降零下10度以下,道路崎嶇不平、濕滑難行,采樣現場寒風刺骨、冰封雪罩。參加普查的同志往往是早上一出發,披著星星、戴著月亮歸來,一天行程都在200~300公里之間、甚至更多。中午若經過個路邊小飯鋪時,可就近吃口熱飯,否則,就吃點隨身攜帶的面包墊墊饑。他們在零下十多度的環境下,穿著雨鞋涉水取樣,冰冷刺骨,雙腳凍紅了、凍麻了,凍得痛癢難忍;冬季日短,他們開著車燈、借著手機微弱的光亮完成流量施測和水樣采集;有時,他們會遭遇修路困境,人在途中,前行不得,后退不是,一等就是兩三個小時,但沒有一個叫苦的,沒有一個喊累的,大家早出晚歸,一路風塵,詳細查勘,認真記錄,通力協作、密切配合,一絲不茍地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務。
全系統10個實驗室里,又是另一個徹夜通明的戰場。大家不分節假日和休息時間,白加黑,五加二,晝夜不停,加班加點,夜以繼日進行水質檢測。省中心、分中心的樓道、過道、會議室等等都成為臨時的樣品室,滿地堆放著成批的樣品瓶子。實驗室所有人員都習慣了提前上班,披星戴月地回家;習慣了下班后實驗室依然燈火通明的景象;習慣了日日與儀器為伴;習慣了每日不定點的用餐時間。每一個環節井然有序,每一個流程有條不紊,每一個檢測項目準確高效。大家把提高數據質量和準確性貫穿于水質普查的全過程。這100天里,他們每個人超負荷運轉,完成了10多年的工作量!
水質普查工作圓滿完成!100天之內,全系統水環境監測人員共檢測山西全境河流地表水、水庫,地下水(含巖溶大泉)、引調水工程、飲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采煤沉陷區及礦坑排水及入河排污口等各類水樣檢測近5000個,每個水樣檢測項目最多達到了29項。2016年11月23日至2017年1月26日,完成野外調查、水樣采集、實驗室分析檢測;2017年1月31日至2月26日,完成了資料分析匯總,編制了普查報告,并提出了初步成果報告。
國定貧困縣水質監測工作大功告成!全省水質人苦戰40天,共檢測8599個水樣,提交檢測數據63381個,工作量占本次貧困縣農村飲水監測的85%以上,順利完成這項艱巨的工作任務。
全省水文系統水質人思想同心、目標同向、行動同步、事業同干,取得了水質普查“百日大會戰”的全面勝利,打贏了國定貧困縣水質監測這場硬仗,向廳黨組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展示了水文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深入開展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