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環保廳近日公布了2014年第三季度廣東重點河流水質狀況,水質污染嚴重的前五位依次是茅洲河、觀瀾河、深圳河、獨水河和石井河。深圳獨攬“前三甲”!對此,深圳市人居環境委生態處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與去年同期相比,茅洲河水質有所下降主要是受目前在建河道整治工程施工影響。
水質污染嚴重 各有各原因
為何茅洲河、觀瀾河等河流水質污染進一步加重,導致包攬省內水質污染嚴重河流“前三甲”?市人居環境委生態處有關負責人對此表示,與去年同期相比,布吉河、大沙河、茅洲河、鳳塘河、新洲河水質有所下降,主要是受目前在建的河道整治工程施工影響。其中布吉河(原特區內)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二期、大沙河中下游段綜合整治工程和茅洲河中上游段綜合整治工程三項河道綜合整治工程,目前正在施工。由于河道整治包括駁岸改造、截污箱涵建設、底泥疏浚等,施工期間易造成河流擾動、水土流失,以及沿線污水漏排入河等,對河道水質有較大影響。另外,鳳塘河今年7月至11月正在進行清淤工程,新洲河口正在建設深圳市紅樹林生態公園,兩項工程均位于監測斷面附近,對河流水質影響也較大。
觀瀾河水質總體上逐年改善,今年三季度有所反彈,主要原因是觀瀾河支流崗頭河臨時橡膠壩在雨季為行洪考慮拆除后,造成原由坂雪崗污水廠處理的崗頭河污水直排觀瀾河,8月底已建成臨時橡膠壩。“待相關工程完工后,深圳河流水質會逐步恢復,同時我們也會進一步優化施工組織,盡量減少施工期環境影響。”
河流情況復雜 治理需部門聯動
據深圳人居環境部門數據顯示,全市310條河流中,有173條黑臭。近年來市政府投入巨資治理河流污染,雖然部分河流得以改觀,但像茅洲河、觀瀾河這樣的“黑臭”河流依然存在。到底該怎樣整治才能讓“黑臭”河流早日“脫污”?記者采訪了幾位資深治水專家。
深圳市水務規劃設計院高級工程師鄭政介紹,全市310條河流總長999千米,經整治,達標河長僅占24.4%。“深圳河流情況較為復雜,大部分河流位于密集城區或軟基區域,施工安全保障難,雨源型河道眾多,補水水源比較稀缺,需要市、區、街道、水務、環保、規劃、住建各職能部門協作聯動,克服‘征拆難’和資金的保障壓力。”
深圳市水務咨詢公司總工程師鄧學讓認為,目前深圳河流生態呈現出“區域不平衡發展”格局。原關內河流治理達標率可達60%以上,原關外還不及50%。而已按生態文明標準建成的8條河流中,有6條位于原關內,寶安、坪山、大鵬、光明等區(新區)尚未建成生態樣板河流。“原關外的很多河流是又黑又臭,基本上把河流當作了城市中‘不加蓋子的下水道’,例如茅洲河流域的多數河流。”鄧學讓介紹說,深圳近期目標是旱季全部截取因漏排而流入河道的市政污水和少量污染較大的初期雨水,使河水基本不黑不臭。遠期將通過正在開展的市政管網正本清源工作,加強河道管網維護及其他非工程措施,實現水清岸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