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時監測水質,建生態廊道防揚塵
兩側200米嚴禁建設任何項目
中原網訊(記者 王軍方 文/圖)昨日,省人大常委會中原環保世紀行采訪調研團來鄭,采訪調研南水北調總干渠鄭州段水質狀況、水污染防治及沿線生態廊道建設情況,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武安陪同。
如何保證“南水”水質?相關部門采取了多種措施:在總干渠沿線設監測站并及時上傳水質數據、拒絕污染企業在保護區域生產、建設防護網、種植綠化樹等。
我市配套工程
10月底完成
昨日上午,采訪調研團來到新鄭市城關鄉胡莊村的總干渠。
記者看到,清澈的丹江水正在從南向北流淌。由于昨日風較大,渠水不斷泛起漣漪,在太陽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從岸邊的標尺可看到,水位在6米左右。
鄭州市南水北調辦公室負責人介紹,11月1日,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全線正式開始試通水。目前,正式通水時間還沒有確定。
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在鄭州市境內共設置7座分水口門。根據水量分配方案,南水北調中線每年分配到鄭州市水量為5.4億立方米。為利用好這些分配水量,我市需要建設相應的供水配套工程,包括建設提水泵站7座、調蓄工程5座,鋪設管道107公里,新建和改造配套水廠10座。截至10月底,已完成配套工程建設總量的90%。
目前,我市配套工程進入沖刺階段,力爭在11月底完成建設任務,南水北調干渠正式通水時,鄭州市民同步吃上丹江水。
我市生態公園將在全省推廣
總干渠兩側都有防護網。在鄭州段新鄭市雙洎河渡槽處總干渠防護網兩側,草坪已正常生長。草坪的外邊,仍有綠化帶,種植的喬木。
新鄭市副市長王建民說,這些綠化不僅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還可對丹江水起到保護作用,防止渠揚塵現象出現。
隨后,大家來到鄭州西區的中原路和富民路交叉口南邊的南水北調生態公園里看到,那里的綠化樹郁郁蔥蔥,有的高達數十米。緊挨生態公園的南邊,就是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
省南水北調辦公室副主任劉正才說,這里的生態公園已經被當做全省示范,未來南水北調總干渠河南段兩側的綠化,將參照這個標準建設。
鄭州市南水北調生態文化公園建設主要涉及中原區、二七區、管城區、航空港實驗區和高新區。
根據安排,中原區、二七區、管城區均要在年底前完成1公里的示范段建設,航空港實驗區則要于年底前完成8公里的示范段建設。除高新區外,其他有關各區要在明年4月底前完成轄區段綠化全部栽植任務,明年年底前完成全部建設任務。高新區則應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全部建設任務。
保護區內嚴禁污染企業排污
為降低南水北調干渠周邊對水質污染威脅,我省在南水北調總干渠兩側劃定3054.43平方公里的水源保護區,明確規定總干渠兩側200米內的一級保護區不準進駐任何項目。
劉正才說,總干渠面向下游的二級保護區內嚴禁電鍍、皮革、化工等10類污染企業項目入駐;水源保護區范圍內新上項目,進行嚴格的環境影響專項審核,實行環評一票否決制。目前,南水北調河南段總干渠兩側水源保護區已先后對400多家企業進行環境影響專項審核,其中50%的新項目因存在污染風險被拒之門外。
多種應急預案保證水質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為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個省市、沿線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產用水,受益者達到2000萬人。
“保證水質是南水北調的重中之重。”劉正才說,河南省內有多個監測站,這些監測站24小時不間斷監測,每4個小時向國家環境監測總站上傳一組數據。同時,相關部門對水質還有月報制度。目前,總干渠水質已達到飲用水標準。
昨日,記者在總干渠鄭州段保護區內,沒有發現污染企業出現。
萬一“南水”出現污染怎么辦?
劉正才說,發生突發性污染,可隨時啟動應急措施??偢汕扛粢欢ň嚯x就有一個閘門,可通過泄水閘、退水閘把污水泄到河道里,然后再進行緊急處置。如果污水水源通過總干渠進了市區,可采取預案阻止污水進入水網;如果污水進入了水網,可采取預案阻止污水進入水廠。如果這些方案還不行,最后還有一套水質水量聯合調度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