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30”、“5·11”兩場特大暴雨中,107國道寶安區的新安、西鄉段與周邊的部分區域成了“汪洋大海”。107的內澇這個老大難問題如何徹底治理?9月5日、10日與11日,寶安區環境保護和水務局就工程措施、應急措施與管理措施等方面先后召開了三場“107國道內澇治理咨詢會”,邀請工程設計專家、“兩代表一委員”與多名市民代表,市、區交通、水務、發改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就內澇治理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與意見。
“107國道內澇問題不是一個短期能解決的問題,政府將制定近、中、遠期計劃分步實施。”寶安區區長王宏彬表示,寶安要用兩至三年的時間基本上解決107內澇的問題。
如何解決107國道明、后年的防汛問題?本周寶安區還將在該問題上召開一場專家咨詢會,專門研究明、后年的防汛應急問題。據介紹,寶安區已經啟動了內澇永久整治工程前期研究工作,并在明年汛期到來前提前開展應急措施研究。
癥狀:
暴雨讓國道變成水道
今年“3·30”、“5·11”等兩場紅色級別特大暴雨中,107國道新安段、西鄉段因道路積水導致交通中斷近10個小時,給市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據深圳市三防辦提供給媒體的數據顯示,寶安區積水點約為77處,已經成為深圳內澇最嚴重的地區。光107國道的內澇點就超過6處:其中107國道鳳凰路口、107國道興圍路口、107國道南行轉西鄉大道橋洞、107國道福永大道橋底、107國道創業路口等水深均在50至60厘米不等。
“5·11”大雨之中,寶安107國道多處積水已經超1米,強降雨讓國道變成了水道。此外,107周邊的新安與西鄉多個社區也成為了內澇的重災區。
會診:
專家提出多個建議
9月5日的咨詢會主要是從工程措施方面進行了探討;9月10日、11日召開的咨詢會的主題分別就應急措施與管理措施進行深入的探討,市、區交通部門、水務部門與發改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在聽取工程設計單位編制《107國道內澇整治工程項目建議書》的初步治理方案后,就內澇治理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與意見。
咨詢會上,專家給出多個建議:以水環境綜合整治方法,將防洪排澇和排污截污結合起來,可建設“深邃工程”,通過在河道底部建立大型調蓄箱,來解決內澇問題;適當提高規劃建設標準,市政排水管網的排水標準從以前的一年一遇,普遍提高到三年到五年一遇。河流的防洪標準從過去的20年提高到50年一遇。特別是要加快西鄉河、咸水涌、新圳河等3條河流的防洪達標建設,從而解決管網、河流等排水通道排水能力不足的問題。
病因:
“先天不足”規劃落后
“先天不足”是107國道內澇的主因之一。據介紹,107國道新安、西鄉路段與周邊部分區域較低,遇到暴雨時高處的水均往這些地方流,造成低洼地區的水短時間內無法排泄;城市的規劃地面豎向標高較低也是引起內澇的原因之一,據介紹,寶安有些城市更新的項目建設只有3米,有些地區為3.5米。“建設標準的不統一,將導自水往低處流,地勢低自然容易產生內澇。”另外,寶安內澇的一個最現實的問題就是潮汐問題,海水頂托讓城內的水排不出去,嚴重時還出現海水倒灌的現象。
藥方:
提高規劃建設標準
連續三場的咨詢會上,當地社區的居民代表最心切的建議與要求是:107內澇治理不能僅關注在107國道,還應該把107周邊社區內澇點一同納入治理工程當中。“不能說107國道治好了,水卻流向周邊社區,讓社區的內澇情況更嚴重了。”西鄉街道一名居民代表表示:要全面規劃,系統考慮。107國道的內澇治理要結合寶安區內澇現狀,做長遠規劃,制定長遠的治理方案,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相關專家、學者與各界代表均提出了相關建議與意見:應當適當提高規劃建設標準。將市政排水管網的排水標準從以前的一年一遇,提高到三年到五年一遇。河流的防洪標準從過去的20年提高到50年一遇。特別是要加快西鄉河、咸水涌、新圳河等3條河流的防洪 達標建設,從而解決管網、河流等排水通道排水能力不足的問題。
有意見提出,加強城市地面豎向標高的控制結合舊城改造,可將城市最低洼的地方高程提高,豎向標向要控制好。當年城市地面標高的標準約3米,但隨著城區的發展,3米就變成低洼地區了。建議將地面標高標準提高到4米。
有位市民代表提出,應當加大投資力度,為徹底解決107國道與周邊的內澇問題,整治方案不能受約于投資金額,設計單位要大膽提出高標準、長遠的解決方案;結合107國道內澇現狀,制定近、遠期計劃分步實施。
行動:
列入市重點整治工程
107國道寶安段內澇的治理是一個系統的、龐大的工程,已經引起了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據介紹,自2013年“5.26”暴雨后,寶安區政府就部署區環保水務局會同市交委寶安交通運輸局、新安街道、西鄉街道等部門加快了對107國道內澇問題的研究。組織設計單位擬定了107國道內澇整治的近遠期計劃方案,根據寶安區發改局的計劃安排,區環保水務局已組織中南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等有關單位進一步深入研究107國道的內澇治理方案,8月22日完成了《107國道內澇整治工程項目建議書》編制工作,并上報區發改 局審核。根據深圳市水務局今年組織完成的全市內澇調研,現已將107國道內澇整治工程列入《深圳市防洪排澇整治近期計劃》中的Ⅱ類項目。
記者了解到,寶安區舉行的這三場咨詢會為寶安區治理內澇開了頭,真正實施內澇治理才剛剛開始。“明年、后年再出現嚴重內澇該怎么辦?”這也是寶安區政府與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
據介紹,寶安區將按照“用兩年左右時間基本消除易澇區域”的要求,按輕重緩急分批、分年度予以推進,爭取在第一年(2015年底前)完成內澇整治工程61項,治理完成率達到55%;在第二年(到2016年底前)項目全部動工并累計完成治理101項,治理完成率達到92%,規模較大的項目在2017年底前完成。
措施:
多措施保明年汛期安全
今年的汛期基本已經過去,明年的汛期還將不約而至。記者從會上獲悉,為了做好107國道的應急度汛工作,今年1月14日,寶安區三防辦會同寶安交通運輸管理局、區環保水務局,進一步研究了107國道新安段應急度汛措施。
據寶安區環保水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局已經加強市政排水管網管理工作,要求運營單位在暴雨預警信號發布10分鐘內,巡查人員要上路到各易澇點現場值守,做好應急排水疏通工作;并加強107國道配套管網的改造與管理。由寶安交通運輸局督促107國道的養護單位在汛期之前完成G107京深線排水系統治理工程,增設道路雨水箅,加大路面排水能力。同時,加強107國道配套雨水管網管理,堅持做到每月小清、每季大清、暴雨前后隨時清理。道路養護人員在暴雨預警信號發布后提前上路打開雨水箅,加大排水能力。
今年8月,寶安區三防辦購置了2臺大流量移動排水泵車,作為全區內澇區域應急排水之用。全區擬購置12臺移動排水泵車及沖鋒舟等一批三防物資,其中:4臺泵車用于保障107國道創業立交段至港隆城段的應急排水,1臺泵車用于保障107國道興圍段的應急排水,1臺泵車用于地下車庫等易澇區域機動調配使用,其余6臺泵車配置給各街道辦使用。
在加強交通疏導,提高交通應急保障方面。寶安交通運輸局在107國道都之都廣場路口、裕安人行天橋等位置設置了7個應急通道,其中4個作為車輛交通應急通道,3個作為救援轉移受困人員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