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記者從廣西政府在南寧召開的廣西九洲江流域水環境治理專題會議上了解到,經過廣西各方一年多的努力,跨界廣東廣西兩省區的九洲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已初見成效,跨省界斷面水質已從最初的劣質類達到三類目標,流域內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據了解,九洲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得到環保部及廣東、廣西兩省區政府的高度重視。8月6日,廣東、廣西兩省區在廣州市共同簽署《九洲江流域跨界水環境保護合作協議》。環保部、財政部也將下游的鶴地水庫列入良好湖泊治理項目,并給予廣東省治理資金的扶持。而自去年8月廣東、廣西兩省區達成共識治理九洲江流域水環境以來,廣西上下各有關單位積極落實有關項目協議內容,科學制訂和編制相關整治規劃和目標任務,不斷加大片區水環境保護的力度。其中,玉林市成立了以書記、市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設立了“九洲江辦”,落實專門隊伍,投入資金1.99億元,全面推進九洲江流域養殖污染整治、涉水污染企業關停搬遷、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等工作。截至目前,該市共清拆901家生豬養殖場,完成20家規模生豬養殖標準化改造,對20余家污染物直排的規模養殖場依法立案處理。取締了一批非法煉油煉焦廠、小紙廠、塑料廠和食品加工廠等,對16家涉水工業企業制定了“一廠一案”的方案整治;基本完成了10個鄉鎮的污水處理前期工作,完成30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污水處理項目并試水運行;建立了重金屬監測實驗室,在干流設立了9個監測斷面并開展月監測。
隨著各項治理工作的穩步推進,跨界文車橋交界斷面水質2014年豐水期基本達三類水質。其中,7月份達到地表水三類,枯水期、平水期除氨氮、總磷超標外,其他指標達到三類水標準。
當天,自治區政府會議研究如何進一步擴大有關治理成果,逐步建立多元化參與逐步建立起綜合治理的長效機制。要求科學規劃、遠近結合、標本兼治、綜合治理,逐步建立5個方面的長效機制:一是堅持市場導向,逐步建立多元參與機制;二是堅持合作共贏,逐步建立利益共享機制;三是堅持建管結合,逐步建立工程管護機制;四是堅持科技創新,逐步建立技術保障機制;五是堅持制度創新,逐步建立制度保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