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里免費升級為海景房。”梅列區時代錦園一位業主在群里這樣戲謔;“劃船到時代錦園來看我。”一位業主在微信里向朋友發出邀約。
他們說的不是8月20日的那場強降雨。
自從前幾年,時代錦園后山挖山開始,只要有雨,位于下方的時代錦園則“鬧海”。
而8月20日那場大雨,則是人們記憶中積水較深的一場,時值下午下班高峰期,因此影響被放大。
當天,時代錦園大門口的新市北路,三輛試圖涉水而過的轎車泡了;水退下之后,路面撿到了四塊車牌。
事實上,時代錦園只是近年來三明市區內澇最具典型性的一個地方。
想你時,你在腦海,王菲唱道。市民說,下雨時,城市在鬧海。
下水道不能承受之重
那么,為何天一下大雨,下水道就生氣?
帶著這個問題,記者采訪了三明市政工程公司相關技術人員。
這位技術人員說,積水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新市北路這條線上,以及江濱路幾個點。新市北路靠山,沿線有不少山頭都在開挖建設,由于樹木被砍伐,原來山上蓄積雨水的植被不在了,雨水只能挾帶泥土肆意流下來。
這位技術人員說,三明市區排水管道、排洪溝,幾乎是一米以上口徑的。平時,過水量只占管道的三分之一。面對突發大水,許多管道消化不了,只能溢出路面。由于洪水時,沙溪河漲水,有些管道被淹沒在沙溪河洪水下,也造成了排水管道和排水溝不暢。
“當然,有些管道也有淤積。特別是雨水帶下來的泥土,堵了管道。管道所都有定期清理、定時檢查。”這位技術人員說。
據不完全統計,容易被水淹沒的路面有:新市北路虎頭山路口、勁松路口、綠巖路口、時代錦園路段;高巖社區、列東中學附近、育才路、芙蓉新村、三元城關小學路段;江濱路梅列法院路口、三明飯店路口等等。
泥水哪里來
在時代錦園后山,安置房工地和碧桂園工地,土建施工單位沒有建設臨時排洪設施,任山水往下方的小區或者新市北路奔流。
新市北路沿線山上,一些土建單位工地野蠻施工,唯利是圖,是造成市區道路滾滾泥水的主要原因。一位不透露姓名的專家向記者這樣表示。
記者在調查時發現,時代錦園后山安置房工地,布設了一個白色的排水管。管的出口則是路邊邊坡,施工單位直接把排水管排放在了路面上。這根管下方幾十厘米處,就是一新建的排洪溝。
“僅僅是為了省一個彎管的錢,就任泥水亂排。”小區業主氣憤地對記者說。他們還拍下了照片:一次大雨,這根排水管噴出的泥水,全部蓋在一輛路虎車上。
8月20日,在碧桂園工地,流下來的泥水,甚至沖進了東乾路(六路)的加油站。
在新市北路,洪水過后,三明市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幕:環衛部門或者清淤單位,時常是將路面上的泥砂往排水口沖。
即便在平時,也有不少石頭、沙子、雜物等,也是往排水口沖下。記者目睹從徐碧學校工地、碧桂園工地駛出來的渣土車,一路拋撒。這些泥土,最終直接沖進了下水管道。
“這些泥土,堵塞管道。”上述那位技術人員說。
“誰來監管,誰來規范?”市民問。
記者了解到,三明市已著手處理城市內澇。一些水淹點,也被分解到了兩區整治。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城市的排水管,一定會更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