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廣州常有居民發現自來水里有紅蟲,樓頂儲水池沒有密封、也能看到紅蟲,甚至清洗了水池也很快又長出來。二次供水設施的保潔、維護,是維護自來水安全與衛生的最后一道屏障。廣州上月出臺了新的共用用水設施管理辦法,小區水池、水泵等可委托自來水公司管,收費辦法正在由物價局制定,自來水公司也提出了幾套收費方案供討論。廣州共用用水設施管理體系怎樣?有什么問題?南都記者梳理文件、走訪居民樓發現,水池清潔問題不大,用來二次加壓的水泵管道,因需業主臨時集資更新、維修,問題更多。
現狀
水池清潔自來水公司已負責
目前,廣州市居民用水性質樓宇約15.6萬座,其中9層樓以下的71736座,9層樓以上的83870座,居民戶數達173萬戶,約2/3的居民使用二次供水。這是2013年發表的《廣州市二次供水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一文給出的數據。
共用用水設施,主要包括二次供水中的各類供水加壓設施(水泵)、儲水設施(蓄水池)、管道、閥門等。蓄水池有的在樓頂,有的在地面,需要定時清洗、保證衛生,水泵、管道則需要時時養護,損壞了及時維修、更換。
水池清潔問題,已由自來水公司解決。2006年廣州市水價調整以后,廣州市自來水公司接管了全市3.4萬個居民二次供水水池的清洗保潔工作,所發生的保潔費、工料費、水質檢測費、耗水費,按物價部門規定,由供水企業負責,納入供水成本。按規定,每個水池至少要半年清洗一次,并在小區里公示水池的水質檢測結果。
共用用水設施維護仍靠業主
根據物權法規定,共用用水設施屬于業主共同所有,因此,共用用水設施的維護、維修問題,仍由其所有權人承擔,即業主共同承擔。
水池、水泵、管道的維護壓力大嗎?上述文章透露,二次供水設施管理中,存在設施陳舊、設計施工不規范、戶內管理材質落后等問題。
例如,超過90%的二次供水設施使用年限在12年以上,其中7%的二次供水設施在1980年以前投入使用。由于建筑年代較久、材料老化、材質標準較低、破損嚴重等原因,出現二次供水管道銹蝕堵塞、水池滲漏、水泵停運、閥門失靈等現象。
有些早期建成的建筑,其二次供水設施在加壓方式、水箱設計、管道布設、材質選型方面均存在一定缺陷。在對容易產生缺水、缺壓投訴的樓宇進行調查時發現,近26%的樓宇應加建水泵,但僅靠天面水箱供水;少數開發商不按設計進行施工;部分設施存在出入孔不規范、離污染源較近、設計存水量不合理等水質安全隱患。
另外,還有相當數量的舊住宅區戶內管網是采用鍍鋅鋼管為主,由于鍍鋅鋼管容易腐蝕、結垢,對水質影響較大,需要逐步進行改造。
[問題]
共用用水設施維護費 臨時向業主集資或有困難
對于老舊樓宇來說,需要解決上述問題;對于底子較好的新樓宇來說,需要在日常維護中預防上述問題。
據自來水公司工作人員介紹,實際操作中,由于目前已經實行了抄表到戶,不少業主常誤認為供水企業已“全面接管”了二次供水設施,損壞后會投訴自來水公司不維修。2009年、2014年的新舊兩版管理辦法都明確,用戶共用用水設施(二次供水設施)的儲水池(箱)、管道、閥門、水泵機組、電器等需要維修、更換的,服務、維修費由產權所有人承擔。
而對于未引入物業管理服務的居民樓宇,因各方意見不統一、產權不清晰等原因,二次供水設施的日常維護及大修改造資金,籌措起來非常困難。
[辦法]
共用用水設施可托管給供水企業 收費方案未定
經過一年多的醞釀,廣州上月出臺了新版的《廣州市用戶共用用水設施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提出,樓宇可委托供水企業或第三方機構托管共用用水設施,托管二次供水設施的養護維修,希望能解決上述問題,但怎樣移交收費辦法還未確定。而自來水公司提出了以下三個方案:
1 每月支付少量保養費 維修費按宗收取
該方案意思是業主每月向供水企業繳納少量的保養費,供水企業負責定期檢查,及時發現設施故障,提高設施使用效率。但這個方案并非一勞永逸,供水企業雖然能提供專業的維護保養,但共用用水設施也有使用壽命長短,出現故障在所難免,保養過程中若設施出現故障,需要向物業服務企業(或業主)另行收取設施維修費用。
2 每月支付保養維修費 保養加維修全包
該方案顧名思義就是每月支付比方案1略高的費用,供水企業提供日常保養+設施維修一條龍服務。當然不少用戶聽了可能會不屑:“我家水泵房如果維護得好幾年都不會壞一次,何必多交冤枉錢?”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共用用水設施修繕可得花不少錢,修一次動輒近十萬元,以一棟九層高一梯四戶的房改房計算,平均每戶得籌資2000-3000元,這樣算下來其實差不多。
3 保養維修費一次性支付
該方案意思是共用用水設施的保養和維修費打包由建設單位向供水企業一次性支付,這套方案比較適合用于新建共用用水設施移交。對于已入住的小區其實同樣也可以沿用。不過一次性繳費確實非常考驗居民心理承受能力。
個案
水泵壞了難湊錢十幾戶私接水管
海珠區鳳凰四街有兩幢老居民樓,建于上世紀80年代,屬單位宿舍改制而來的“房改房”,穿過走道就能直接進樓,無物業管理。兩幢樓挨在一起,共用一個進樓走道,但兩樓住戶用水情況迥異,原因就是其中一幢的共用用水設施管理、保養不足。
陳先生一家住在樓道右邊的樓里,9樓。但市政供水的水壓只能供到3樓,陳先生和4樓以上的其他用戶一樣,都需要二次供水設施供水。幾年前,安在一樓的水泵壞了,無法泵水到樓頂水池。因無物管,換水泵的錢湊不齊,拖著拖著,有人就自己出錢,直接從一樓的市政水管里接根管到自己家去。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樓樓道的市政水管盡頭附近,已密密麻麻地接了十幾根細水管,順著墻壁延伸到樓上。自來水公司負責該片區協調的小楊告訴記者,私接水管主要是中間幾層的住戶,而其他住戶也因此更加缺水。經小楊和同事詹先生來回協調多次,最終請當地居委會牽頭,由業主們分攤換水泵的錢。
與這幢樓緊挨的另一幢樓,水泵也壞過一次,9樓居民雷先生說,當時每戶交幾百元錢集體換了個水泵,供水又恢復正常了。另外,每戶每年還會交兩三百元錢作為二次供水設施的維護費用,保證它們順暢使用。
泵房放在隔壁樓鄰里協商多曲折
越秀區楊箕外7號,其中一棟樓從今年4月起出現了水壓小的問題,家住7樓的梁女士需要半夜3點起來接水。自來水公司檢查發現,市政水壓沒問題,但沒有啟用水泵來二次加壓。
當居民湊了錢準備換水泵時,卻遭遇了意外的阻力。原來,這棟樓的泵房不在本樓范圍內,而是在隔壁的8號樓一樓,與8號樓的水泵共用一個泵房。一樓住戶以水泵太吵為由堅決不同意7號樓用水泵。
無奈之下,自來水公司與居民一起翻找過去的確權文件,給泵房加建隔音設施,限定開泵時間等等來說服一樓住戶。現在,7號樓的水泵終于能用了,開泵時限也從之前的晚9點之前放寬到晚11點之前。梁女士介紹,把買水泵、拉電、泵房隔音改造等費用加起來,7號樓的30戶每戶出了660多元,總共近2萬元,其中換水泵是9000多元。
據越秀區供水管理所工程師陳健生介紹,在越秀,主要的供水問題主要有幾種:由于集資有問題導致用戶私接水管;有些舊樓無泵房,在樓外找泵房場地時一樓居民有意見;還有設施用電的分攤問題,因為一般是4樓以上才用二次供水,有些3樓以下住戶不愿意分攤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