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濟寧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的執法人員對城區4家集中式供水單位進行體檢,現場檢查發現,4家水廠制水工藝、衛生管理完善,及時清洗了蓄水池,現場抽檢的飲用水各項指標都在標準值以內。
7日,衛生執法人員對中山公用水務高新水廠、中山水務西水廠、北水廠、南水廠的飲用水水質等制水環節進行了監督檢查。上午9點多,在中山公用水務高新水廠,衛生執法人員在二級泵工作間隨機抽檢了出廠水的余氯含量。通過現場快檢,余氯含量在0.37每毫克,與現場設備顯示的數據基本一致,達到國家要求的每升水余氯含量大于等于0.3毫克的要求。
在工作間一側,一個養著金魚的魚缸十分顯眼,“這是生物水箱,里面養的都是普通的金魚,也是飲用水沒有進入管網前的第一道檢驗關。通過觀察金魚的生長環境,不僅提高對水質的突發應急能力,而氯加多了等微小變化,金魚的顏色就變淺、褪色等預警信號。”中山水務高新水廠廠長崔勇說,在此基礎上,通過添加次氯化鈉,在線儀表控制,對水質進行消毒。此外還要進行二級化驗,每天對入場水和出廠水進行11項常規指標的化驗,確保居民飲水安全。
在加藥間,兩臺加氯泵正在有序運轉。根據目前的出水量,工作人員將兩臺加氯泵的加氯頻率調整至每分鐘13次,通過鋪設的管網直接輸送至蓄水池。“在飲用水沒出水廠之前,每千噸水的氯含量要達到4公斤,出廠水的余氯含量每升要大于等于0.3毫克,而進入居民家中的末梢水余氯含量則大于等于0.05毫克才合格。”濟寧中山公用水務有限公司制水分公司副經理趙六林介紹,居民在家中聞到的消毒水味,是來自于水廠在制水環節添加的氯氣,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殺死水中的微生物和去除氨氮,添加的氯也嚴控在國家規定范圍內,對身體沒有危害。
在蓄水池頂部,遍布著近10個排氣孔。雖然水廠對蓄水池頂部進行了綠化,但草坪沒有修剪,長勢過高,存在昆蟲、灰塵進入排氣孔,污染水源的風險。另一家水廠的禁煙標識不明顯。對于檢查中存在的問題,衛生執法人員要求水廠進行整改。
二次供水蓄水池,周圍禁設污染源
近日,濟寧市衛生監督部門也將開展二次供水單位專項檢查。
“二次供水單位越來越多,6層以上的居民用水基本上都要借助樓頂或地下的二次供水設施,才能到達家中。相比原水供水,二次供水存在二次污染的風險。”濟寧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監督二科科長劉梅馨介紹,二次供水的蓄水池周圍10米內不得有滲水坑、污水井、化糞池和堆放垃圾等污染源。水箱周圍2米內不應有污水管線及污染物。
二次供水的飲用水箱或蓄水池應專用,不得滲漏,設置在建筑物內的水箱其頂部與屋頂的距離應大于0.8米,水箱或蓄水池應有相應的透氣管和罩,入孔位置和大小要滿足水箱內部清洗消毒工作的需要,入孔或水箱入口應有蓋或門,并高出水箱面0.5米以上,并加蓋上鎖。
二次供水設施不得與非生活飲用水相連接。使用氣壓罐、上水泵等設備,補氣或氣壓罐在進氣孔處應當安裝自動空氣凈化裝置。水箱、水池等貯水容器和供水設施的材質和內壁涂料應當無毒無害。水箱的容積不得超過用戶48小時的用水量。二次供水管理單位每年應對二次供水設施進行一次全面清洗、消毒。